第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新春走基层
 
标题导航
拿手机哄娃 您知道后果吗
多措并举帮困难群众尽快就业
2019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拿手机哄娃 您知道后果吗



很多幼儿养成看手机才肯吃饭的恶习,医生表示对身心健康危害大
  手机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最爱的娱乐工具,这也在悄然影响着年幼的孩子,甚至一些家长把手机当作“哄娃神器”,一些一两岁的孩子要看手机才肯吃饭、喝水、睡觉……本属于孩子的户外活动、传统游戏默默地被手机所替代,让人担忧。2月14日,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赵约翰表示,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而不是只图自己轻松,用手机来哄孩子。

一岁娃吃饭喝水都得靠手机哄
  2月11日,记者在临朐县五井镇的亲戚家串门时,看到大人们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都低着头在玩。亲戚家年仅1岁多的小男孩也在爸爸怀里用手机看动画片,孩子妈妈王女士则端着一碗面条喂他吃饭,每吃一筷子面条,男孩就机械式地张开嘴巴,因为看动画片看得入迷,嘴里的面条都忘了嚼。“快咽!快咽!”王女士催促孩子。但孩子不咀嚼直接吞咽,被噎住了,王女士赶紧拿水杯给他喝水。而男孩嫌水杯挡住了他看手机的视线,不但不喝水,还发起了脾气,王女士只好把手机从桌子上举起来,孩子才肯喝水。
  “我们也知道这样吃饭对孩子不好,可是没办法,不看手机,他根本不吃饭、不喝水。”王女士无奈地说,她的孩子很挑食,身体免疫力也很差,经常感冒。在医院打针时,他们就用手机哄孩子,给他找出动画片看,吃饭时也用手机哄,久而久之,孩子就依赖上了手机。现在只要孩子吃饭,他们都会“自觉”地把手机支在桌子上,找出动画片给他看,这样孩子才肯安静吃饭。

平板电脑是姥姥的“哄娃神器”
  2月12日,记者在城区一家饭店参加聚餐时,朋友张女士带着两岁多的外孙女来了。张女士随身带着一个大背包,刚一入座,就把包里的平板电脑和支架拿了出来。张女士把平板电脑打开支在餐桌上,找出外孙女喜欢看的动画片,小女孩就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连姥爷李先生让她叫“叔叔阿姨”也置之不理。“孩子习惯吃饭看动画片,只要看动画片,谁叫都听不见。”李先生尴尬地说。
  饭菜上桌,张女士把一些菜放在外孙女面前的盘子里,女孩机械式地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旁的张女士看起来已经习惯她这种吃饭方式。“在家我们也这样吃饭,这样孩子听话不乱跑。”张女士的话让记者很是吃惊。
  无独有偶,经济区五洲花园小区的赵女士说,她也看到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把手机、平板电脑当成“哄娃神器”。“我们小时候,整天和小朋友在户外玩丢沙包、疯跑,非常开心。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都在家里玩手机,甚至连幼儿也是。”赵女士说,她身边很多三四岁的幼儿,一日三餐都得用手机哄着吃,家长是省心了,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危害。
孩子玩手机危害大,家长多陪伴
  针对此事,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赵约翰表示,家长们把手机当成“哄娃神器”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不仅对孩子的视力不好,而且会给孩子造成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首先,孩子吃饭看手机,只是机械式地张嘴吞咽,对他的消化系统不好。其次,看动画片将孩子的思维局限于一个特定模式,不利于孩子主动思考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孩子大脑发育。而且经常玩手机,对孩子睡觉、学习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孩子长大后会对电子网络产品形成依赖,到时候家长、学校都很难控制他的行为,严重的将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赵约翰表示,家长这种只图自己省心,把手机、平板电脑当成“哄娃神器”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们应该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转移孩子玩手机的注意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