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版:文体·大观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又是一年艺考时
 
标题导航
古风汉服传澳洲 舞团推广中华文化
2019年0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风汉服传澳洲 舞团推广中华文化



  19岁的潍坊姑娘孙小然,是个从小有着汉服梦的姑娘,为了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她在离家8000公里外的新西兰,成立了首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映日霓裳汉舞团,致力于海外汉文化传播的使者,多次参与校内外公益演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
痴迷汉服 已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2月13日,记者来到高新区孙小然的家中,见到了这位19岁的女孩。她皮肤白皙,穿着一件汉服,与记者侃侃而谈,分享着她热爱汉服、推广汉服文化的点滴经历。
  孙小然在2016年去新西兰汉密尔顿高中留学,三年间,她推广汉服文化,在她的努力下组织的汉舞团从无到有,发展越来越壮大。如今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求学的孙小然,在这个春节假期,将她们的经历都整理下来,为自己纪念。
  当天,孙小然向记者展示她刚刚亲手剪辑完成的视频,里面记录了她成立映日霓裳汉舞团两年多以来的表演、排练的片段。
  在孙小然和成员们的表演视频中,25名穿着汉服的青年在表演,素雅的汉服、飘动的裙摆、自信的微笑,在广场、学校以及所能踏足的任何可以表演的地方出现。她们四处奔走,将中华传统文化带给当地居民和各国游客。在她的影响下,澳洲本地人都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服饰,这也是让她最为骄傲的事情。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汉民族美丽的服装惊艳亮相,采访过程中,孙小然热情地带记者去她的卧室,从整洁的衣柜中拿出自己的古典汉服。“这套是明式的,裙袍肥大。”孙小然边介绍边为记者试穿,汉服上身瞬间有穿越之感。
  这些年,汉服已经成为孙小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孙小然拿出自己在新西兰留学时身着汉服表演的照片,有接受外媒报道时穿着汉服的、有她跟汉密尔顿市长合影交谈时穿着汉服的、有她吃饭喝茶时穿着汉服的、有她弹琴写字时穿着汉服的、还有她穿着汉服游玩赏花时的,每一张都有让她难忘的故事。

留学后第一次演出 梦想萌芽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孙小然对汉服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的古装电视剧,“里面的人穿的衣服好美,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这样的衣服。”受父母的影响,孙小然从小就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国画、古筝、舞蹈、茶道、诗词都有所涉猎学习。
  孙小然告诉记者,她是典型的“红迷”,小时候就爱看《红楼梦》,不仅被荡气回肠的故事所震撼,更被其中的插画所吸引,插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冠带首饰精致华美,衣褶裙带流畅飘逸,她喜欢得不得了。后来,同学们总会在她课本上也发现她画的古典美人图。
  那时候的孙小然,还没有汉服这个概念,但它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在心里萌了芽。真正开始关注和痴迷汉服,是2016年她只身去新西兰汉密尔顿高中留学之后。
  孙小然回忆说,她刚进校第一年,就遇上了学校举办的国际音乐节,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孙小然和几位中国留学生准备了一个改编的中文歌曲的节目,但是表演需要搭配统一、又有特色的服饰,这着实让她们头疼了一番。
  “衣服有点难搞,如果从国内买了中国元素的衣服,再寄过来时间来不及。”孙小然说,这时,学了多年的国画派上了用场。孙小然找来丙烯、国画颜料,在8件洁白的T恤上画了山水画、花鸟画,几件服装有了中国风的元素,色彩艳丽、古色古香,别是一番韵味。在孙小然看来,这次的表演勉强过关,虽然没有引起轰动,却让她产生了进一步研究推广中国文化的想法。
自发组织汉服舞蹈团 开始只有4人
  孙小然介绍,澳洲新西兰本身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学校会定期举办多元文化节,很多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来参加,不同国家民族的社团也会带来他们的特色文化演出,如韩国人跳扇子舞,菲律宾人跳竹子舞,总是能让当地人大开眼界。孙小然发现,在众多表演中,唯独缺少了代表中国文化的社团和节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应该让不同国家的同学们了解,这件事坚定了她推广汉服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2017年,孙小然组织成立了映日霓裳汉舞团,这是新西兰首个学生自发组织的汉服舞蹈团。开始汉舞团里的成员只有4个人,都是中国留学生,她们各个身怀绝技,如茶艺、书法、国画等,在演出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平时的排练中,将自己所长传授给其他的成员们。虽然成员人数少,但是他们依然很认真的定期训练,同时宣传他们的舞蹈团。
  映日霓裳汉舞团成立后,第一个真正亮相的节目是在学校集会上表演的《礼仪之邦》,这支大气磅礴的古典汉舞是改变自英伦寒风璇玑姑娘的汉舞。致力于海外传播汉文化的他们,在广袖飘飘间重回汉唐,谱写盛世华章,一身曲裾舞彰显文化自信。这个节目可以说让他们的团体“一炮而红”,很多外国的留学生都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团体。
  为什么要起名“映日霓裳汉舞团”?孙小然说,“映日”取自“映日荷花别样红”,她们第一支汉舞《礼仪之邦》的衣服曲裾就是红色,同时也有《红梅赞》“一片丹心向阳开”之意。而《霓裳羽衣舞》中的“霓裳”是盛唐时期最美的舞衣,那时候是万国来朝,长安比当今的纽约还要繁华。汉舞团就是汉舞舞蹈团的简称,汉文化在东亚文化圈里影响深远就是因为海纳百川的气度。
舞蹈团渐渐壮大 国外学生也加入
  映日霓裳汉舞团在学校知名度逐渐扩大,他们的队伍也在壮大。孙小然在新学期制作海报,通过海选招募新成员,不少国外的留学生也慕名而来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孙小然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夏洛特的加拿大女孩。
  在汉舞团《礼仪之邦》大放异彩的演出上,夏洛特就是台下观众之一,当时就被美轮美奂的场景惊呆了,她希望有一天能穿着漂亮的汉服站上舞台,跳一支中国的古典舞蹈,但是由于害羞,她迟迟没有主动联系到孙小然她们的舞团。直到夏洛特看到汉舞团贴出的招募海报,才鼓足勇气前去尝试,并如愿加入了这个梦寐以求的舞蹈团。
  因舞结缘,因热爱而相聚,一群善良、热情又热爱传统文化的学员们走进映日霓裳汉舞团,他们有来自中国各省市的留学生们,也有包括斐济、加拿大、韩国、新加坡、柬埔寨等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孩女孩们,队伍从4个人发展到如今25个人,这离不开孙小然一直的努力。
  为了更好的向成员以及其他外国师生推广汉舞团,她系统地学习了汉服以及汉服文化的相关知识,齐腰儒裙、圆袍、曲裾、水秀等传统汉服及其文化,她都能讲的头头是道。不仅如此,每次团队演出以及排练时,她都积极的拍照、录视频、做剪辑,做海报,以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舞蹈团。
  他们定期去剧院排练,学习古典的汉舞、书法、国画、妆发课、及笈礼,她们用三种语言玩中国的游戏,一起吃四川火锅,一起做中国美食……悠悠五千年的中华传统,让一群身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有了归宿有了家。
进学校去广场 让更多人看到汉舞
  映日霓裳汉舞团用歌舞传扬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古筝、茶艺、书法、国画为辅,新西兰这片多元文化的沃土给予了汉舞团更多发展创新的可能性。他们以汉服为载体,在融入本地社区的同时也探索出自身的独到风格。
  汉舞团致力于成为海外汉文化传播的使者,孙小然表示,既然想走推广汉服这条路,最好的方式就是穿上街,去公共场所让更多人看到!
  于是,他们多次参与校内外文化活动,孙小然组织汉舞团成员们身穿汉服走上街头、广场、剧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演出,引来围观者无数,反响热烈。每一次表演中,他们都会融入书法、国画、太极拳、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
  2017年,孙小然带领映日霓裳汉舞团走进当地的一所小学,当天正值学校的“中文开放日”,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每一位见到他们的孩子老师都会主动用“你好”跟他们打招呼,或许发音没有那么标准,但是一句简单的“你好”,让他们倍感温暖。“那天,我们说你好说了几百次。”孙小然回忆说,当天,他们不仅表演了《礼仪之邦》等传统汉服舞蹈,还展示了太极拳、书画等,他们教孩子写书法、学国画,不亦乐乎。

演出轰动汉密尔顿 市长穿汉服点赞
  2018年8月5日,映日霓裳汉舞团在怀卡托博物馆成功举办“cultureclub”活动,作为首个在博物馆举办活动的高中生团体,这也是他们唯一一次卖票的有偿演出。
  整场演出由他们自己排练设计,25个成员全部参与,活动期间举行茶艺、古筝表演,让每个人才艺都能得到极大发挥。这也是映日霓裳汉舞团最轰动、最让舞团成员有成就感的一次演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随着古语旁白,一群身着水秀的舞者出现在舞台中间,伴着《采薇》的旋律,他们挥动双臂,轻盈舞动,从容优雅。孙小然介绍,“我们从全世界各地来到新西兰,归家返乡是永恒的主题。”这支《采薇舞》表现了一位戍边将士在战争结束重返家园、对于岁月静好的渴望,恰如海外学子们对于国与国之间和平安定的美好希冀。
  除了经典的汉舞《礼仪之邦》,他们还表演了扇子舞《凉凉》,来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弱水三千,几世轮回,却只取一瓢饮的爱恋……在或大气磅礴,或婉转柔情的音乐中,是演员们精彩的舞蹈节目引来外国友人的阵阵掌声,让观看的人动容。
  此次活动反响空前,演出消息登上了新西兰的《怀卡托周报》,汉密尔顿市长也因此关注到了这个社团。去年11月,在亚洲文化美食节上,他们摆出了自己制作的驴打滚、火锅丸子等中国传统美食,还有自己编织的中国结,画有国画的T恤,并在现场为人写“福”字。孙小然和团员们身着汉服出现,引起不少人围观。有趣的是,活动当天汉密尔顿市长也来到美食节,非常有兴致地穿上了一身汉服,孙小然与市长合影留念,现场人气火爆。
做更多的尝试 继续中外文化交流
  在孙小然看来,在这里穿汉服,大部分人都是包容欣赏的态度。他们身着汉服去樱花节赏樱花,总能听到别人夸赞,让他们感动。他们参加的卡车表演、街头表演,当地人直呼:“汉服,很酷!”
  孙小然认为,汉服是亲民的,它可以用很潮的方式演绎,她希望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做更多的创新尝试。
  “汉服本来就小众,还要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推广?”“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质疑声也同时出现,父母起初对她如此痴迷汉舞团也颇有微词,但是孙小然认准了汉服推广这个事情,就想拼一把。最后,家人决定让她放手去干,看到今天的成就,孙小然的妈妈也为她感到骄傲自豪。
  2019年伊始,孙小然就忙碌着申请大学,映日霓裳汉舞团的事情交给了学妹们。2月底,她就要到墨尔本大学文学院学习。新的学校,新的生活,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状况,但是唯一不变的,依然是对汉服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执着,她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做中外文化传播者。问她为何执着,她说只因心中有梦,梦里有那件最美的衣裳。能听到大家说,“你穿的汉服真好看!”那是她觉得最值得的一刻。 A12-A13版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