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工地施工 挖出“红衣大炮”
七旬老人迷路民警帮其找家
“橙意满满” 大奖多多刮刮乐带您畅享水果盛宴
2019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地施工 挖出“红衣大炮”



炮口处有“大清同治年制”字样,将存放于后车留庄社区村史馆
  近日,高新区新钢街道后车留庄社区在施工中挖出一门清朝的“红衣大炮”。2月24日,记者采访得知,挖出的“红衣大炮”锈迹斑斑,只有炮管。古炮见证了历史,如今重见天日,社区居委会准备将其放到村史馆里供人参观。
工地里挖出铁炮,居民议论纷纷
  2月24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新钢街道后车留庄社区,近期工地里挖出“红衣大炮”的事情已经在社区里传遍了。经过清理,目前这门“大炮”存放在社区的储藏室里。
  记者看到,这门“红衣大炮”(上图)只有炮管,表面锈迹斑斑,铁锈中还有土渣。炮身长1.7米,直径最宽处为27厘米,内口径有拳头大小,炮壁很厚,炮体看上去比较笨重。虽然全是锈迹,但炮口处“大清同治年制”的字样仍能辨识出来。
  后车留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郝留之介绍,近日,在后车留庄旧村址有个施工项目,大炮就是在那挖出来的。“当时,开挖掘机的师傅打来电话称,挖出来了一门铁炮。听村里一些老人说,这个炮以前是架设在围子墙大门上的防御炮,后来拆除后埋在了土里。”郝留之说。
  对于这门大炮,社区居民们议论纷纷,一些热心居民还进行了考究。“这种火炮又称红夷大炮、红衣大炮,明代后期由欧洲传入中国,由炮管、炮耳和炮尾三部分组成,固定在石质的炮台或有轮推车上使用。”村民张先生说。
古炮重见天日,据称曾抗击侵略者
  “红衣大炮”的威力一直为史家所津津乐道,后车留庄社区里挖出了“红衣大炮”,对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郝留之告诉记者,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后车留庄村作为这一带的大村落,人们修筑围墙,开东、南、西、北四座大门,每座门上架设火炮以抵御外敌。“现有的村址是300多亩,解放以前是120亩左右,围子墙是围着周边河流建的,这个炮架在围子墙大门上,就是起个防御作用。”郝留之说。
  社区里一些老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游击队还用这种火炮攻打过驻扎在虾蟆屯的日本侵略者。
  “这门埋藏在地下的古炮重见天日,也让人回忆起了那段抗击侵略者的历史。”郝留之说,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但不能忘记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门古炮见证了历史,为保卫家乡做出过贡献。为了更好地保存这门古炮,让后人时刻记住那段历史,该社区居委会决定把古炮清理好后,存放到村史馆里,供众人参观。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