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试飞英雄”为学生社团竖拇指
2019年03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飞英雄”为学生社团竖拇指



黄炳新做客潍坊新纪元学校,分享惊心动魄的试飞故事
  3月6日,潍坊新纪元学校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就是现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高级顾问,今年71岁的黄炳新。1972年,黄炳新被选调为试飞员,先后承担了我国多种型号新型飞机的试验、鉴定飞行任务,完成国产歼七、歼八II首飞。1988年4月27日,黄炳新被中央军委授予“试飞英雄”荣誉称号,获“一级英模勋章”。在34年的试飞生涯中,黄炳新遭遇过多次险情,最严重的一次,飞机的方向舵都掉了,他咬牙把飞机成功降回地面,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记者近距离接触这位“试飞英雄”,听他讲述了那些惊心动魄地难忘岁月。
“试飞英雄”进校园,给孩子讲英雄故事
  3月6日,记者在潍坊新纪元学校见到了现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高级顾问的黄炳新,他身材不算高大,头上已有白发,但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当天,他受邀来该校参观国家创新教育中心,给学生们讲述他过去的英雄故事。
  在这个面积5000平方米的创新教育中心里,航模、无人机、机器人、创客空间、火箭等项目工作室一应俱全。在学校航模社团,黄炳新饶有兴致地看着一架架飞机模型,不时询问机型的性能。据社团课的老师介绍,这些航模、无人机全都是他们学校的学生自己制作的,其中有很多无人机可以起飞。黄炳新为孩子们的创造力感到惊讶,连竖大拇指。
  在参观过程中,黄炳新讲起了自己过去当试飞员时惊心动魄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黄炳新告诉记者,退休后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扑到了宣传航天知识上,每当看到有年轻人、学生对航天事业感兴趣,他就特别兴奋、激动,希望能为这些孩子贡献一份力量。

在试飞一线坚守34年,未发生一起事故
  1948年,黄炳新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64年,16岁的黄炳新入伍。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是他一直的梦想,因此从当兵第一天开始,黄炳新就立志成为一名飞行员。
  1966年,黄炳新被调到当时的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学习驾机飞行,两年后顺利毕业,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在当了四年空军飞行员后,因表现突出,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1972年5月份,黄炳新被选调为试飞员,进入空军试飞团。一直到2006年,他一直坚持在试飞一线,足足试飞了34年。
  在2006年以前,黄炳新参加过我国所有型号战斗机和部分运输机的科研试飞任务。至今,他依旧是参加科研试飞任务最多的飞行员。
  黄炳新在试飞中判断准确,胆大心细,多次化险为夷,没有发生过一起飞行事故,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八次。1988年4月27日,黄炳新被中央军委授予“试飞英雄”称号,获“一级英模勋章”;1991年成为我国首批“功勋飞行员”。
飞行中连遇五种故障,凭经验安全降落
  在3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黄炳新经历过的险情非常多,其中几次可谓生死危机。
  1986年6月份,黄炳新接到试飞任务,当时那是一架新机,进行鉴定试飞。飞机飞行在一万六千米高空中,在一分钟内出现了五种意外情况,先是双发停车,而后出现了空中断电,紧接着又出现了第三种意外情况——高度表和速度表全部失灵。随后,无线电中断、飞机的导航台出现故障,不指示了。
  飞机一分钟内连续出现五种故障,黄炳新的身上立即出了一层冷汗。不过,他迅速冷静下来,按照程序一发一发的开车,终于把飞机在空中重新“启动”了起来。
  尽管飞机重新启动,但高度表、速度表依旧不指示。在这种情况下,黄炳新依靠平时积累的经验,成功把飞机开了回来,安全降落在了地面上。“下飞机后,我才感觉到双腿有些发软。”黄炳新说。
飞机方向舵掉落,成功迫降创造奇迹
  1989年8月24日,一新型飞机第三次试飞准备完成。黄炳新和另一名试飞员杨步进登机。黄炳新驾驶飞机以每小时1100公里的速度冲上5000米高空,当表速超过1150公里时,突然传来“咚咚”的声音,飞机猛烈晃动起来,在空中横冲直撞。
  黄炳新表示,最初他以为是飞机上携带的导弹掉落了,可是当他蹬舵时,飞机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他猛然意识到,由于震动过于剧烈,把飞机的方向舵给震掉了。
  “飞机掉了方向舵,就如同一辆汽车没有了方向盘。”黄炳新说,当时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叮嘱杨步进瞅准时机赶紧跳伞,而他打算尝试把飞机开回地面。杨步进没有跳伞,而是选择和他一起战斗。
  稳定了心神,黄炳新开始驾机返航。没有方向舵的飞机在高速降落时只能靠副翼,反应迟钝的飞机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机毁人亡。黄炳新双手紧握驾驶杆,稳健地将飞机对准跑道,只听见“唰”的一声,机轮安稳触地……
  在飞机没有方向舵的情况下,安全平稳地将飞机降落到地面上,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做到过,黄炳新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退休以后,仍在为航空事业四处奔波
  黄炳新告诉记者,1989年他专门举办了一期试飞员培训班,培养出了多名试飞员,经黄炳新推荐纷纷调入了空军某试飞部队。后来,这批试飞员大都成了国内有名的试飞专家,取得骄人的成就:雷强,歼-10首席试飞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李中华,“科研试飞英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张景亭,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邓友明,新舟-60首席试飞员、空军十大杰出青年。这群试飞战线的精英,为我军装备转型及跨越发展、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黄炳新从试飞一线退了下来,担任试飞院试飞员学院院长。此后直到退休,黄炳新一直在为试飞事业努力着。时至今日,71岁的黄炳新依旧在全国各地奔波,主要是为相关学院的学生讲课,大部分是免费的,但他乐此不疲。
  黄炳新笑着说,试飞是他一生的职业,而飞行是他一生的事业,他希望为此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这个航空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希望能把我积累的试飞经验分享出来,激发更多青年、学生对航天事业产生兴趣,我觉得这就足够了。”黄炳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