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创业·职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退伍小伙乘“机”飞翔
我省招录1000名选调生
“互联网+职业培训”集训营圆满结束
2019年03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伍小伙乘“机”飞翔



  上学、当兵、退伍、创业……1992年出生的杜磊,作为土生土长的潍坊人,身上有着鸢都人特有的韧劲和踏实。2014年退伍回来,他上了一段时间班后,先是瞅准了艺术培训的机会,创办了一家培训学校。后来在兴趣的驱动下,他又将创业阵地扩展到农业植保无人机上,自己找团队研发无人机,完善各项服务。如今他的培训和无人机事业都做得有声有色。
先创办艺术培训学校,后组建研发团队生产植保无人机
  3月14日,记者来到奎文区文化南路的齐鲁创智园3号楼7层,电梯门刚打开,就看到走廊里摆放着几架无人机,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将无人机运往电梯里。今年27岁的杜磊时不时叮嘱大家将无人机检查好。在公司的展厅里,摆满了不同造型的无人机。据了解,这些无人机均属于植保无人机,而且都是杜磊公司的设计团队自己设计制造的。
  2009年,还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上学的杜磊选择去当兵。在部队锻炼了5年后,他退伍回到学校。毕业后该何处何从让他一时不知所措。在没有确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之前,他先是找了一份工作。工作期间,他将创业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艺术培训上,很快第一家艺术培训学校注册成立,并慢慢走向正轨。
  在忙着培训学校事情的同时,从在部队就对无人机感兴趣的杜磊,陆续接触到不少与无人机行业相关的信息,他在考虑如果要将无人机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应该着重做哪些方面,自己有什么优势等。
  2015年,感觉时机成熟的杜磊,又开始着手准备第二个创业项目——植保无人机。
  “经过我的考察和研究,在农业中使用中无人机将会是一件越来越普及的事情。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前景与航拍、测绘、巡检等其他用途相比,应用和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决心要在植保无人机上有一番作为的杜磊,从一开始便选择了走自主研发生产的道路,于是他专门找到对无人机有研究的院校,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利用近一年时间,组建起自己的研发团队。
到乡镇农技站演示产品获得认可,海外客户反馈效果好
  杜磊准备在植保无人机上有一番作为的时候,此时的无人机技术相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无人机制造环节中需要的配件也比较成熟,这为他的研发制造工作提供了便利。“我们主要是围绕植保无人机在操作飞行中的稳定性、智能化、便利性上下功夫,通过大数据,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操作无人机。”在杜磊看来,要想在众多植保无人机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
  2017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无人机问世。“高兴、兴奋,怎么看怎么喜欢。”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无人机成品的时候,杜磊脸上还是抑制不住的自豪,“我们设计的是双重拔插式药箱,这样就为更换药箱提供了极大便利,无人机上还设计了仿地飞行、雷达监测功能,这样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地,无人机都能飞行。控制系统中,我们加入了智能化设计,能够实现自主飞行。”如同说自家孩子一般,杜磊对于自己的无人机的性能和优势了如指掌。如今公司已经设计完成了3款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可以满足南北方不同类型农田的使用。
  有了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打开市场。杜磊和同事带着无人机到乡镇的农技站上,给人家做演示,免费提供喷药服务,起初大家围观的多,在亲眼见证过喷药的效率和效果后,想要了解和使用的客户越来越多,慢慢地他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户群。
  “作为潍坊本土企业,我们以服务本地的农业为中心,逐渐将业务范围往外扩散,服务上我们要求省内8小时到达,省外48小时到达,而且一旦产品出现了问题,我们会直接带着新无人机过去更换,这样就帮助农户节省了返厂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杜磊说,2018年年底,有印度和南美的几位客户通过网络联系上他们,希望用他们的无人机。现在,客户反馈非常不错,这让他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免费培训无人机驾驶员300余人,想为更多农民提供便利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杜磊的微信、电话时不时响起,大都是找他询问无人机价格、操作等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公司的客户已从原来的自己出门推广,变成了主动联系上门。
  杜磊经常琢磨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使用上植保无人机。在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授权许可后,他开始对无人机驾驶员进行培训,想要学习的学员可以到他公司免费学习。他有时间还会带着设备到各个乡镇上,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免费提供培训,既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也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如今他已经免费培训了300余人。
  “现在的无人机设计更加智能化,用一部手机就能进行操作。我们去乡镇上培训的时候,好多人觉着是高科技,自己操作不了,但经过我们讲解之后,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取得相应证书后,他们可以选择来我们这里上班,也可以去其他无人机公司上班,或者是自己创业。”杜磊说,他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无人机带来的便利。
  在植保无人机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三年多,杜磊已挺过了最初大家都不认可的阶段,如今虽说不上有特别大的成就,但在他看来,一切都还在理想之中。
  杜磊认为,核心技术、品牌、服务是公司立足的王牌,不断优化和革新产品,扩展市场则是他接下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图 本报记者 窦圆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