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图片71
新西兰恐袭已致49人死亡
失事客机黑匣子运抵法国修复分析
美参议院通过决议叫停国家紧急状态
英议会下院支持推迟“脱欧”
2019年03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西兰恐袭已致49人死亡



这是该国史无前例的暴力事件,系“白人至上”分子所为
  当地时间3月15日下午,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两座清真寺内发生枪击事件。新西兰警察局局长迈克·布什称,枪击案已导致49人死亡,48人受伤。至少有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捕,其中一名为女性。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说,“这是新西兰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新西兰史无前例的暴力事件……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恐怖袭击”。
多名枪手在多处发动袭击,无中国公民伤亡
  新西兰警方高级官员迈克·布什在记者会上说,枪手攻击了当地两座清真寺,哈格利公园附近的清真寺的袭击造成41人丧生,位于林伍德的清真寺的袭击导致7人死亡,此外又有一名重伤员在医院离世,致使死亡人数升至49人。
  据当地媒体报道,多名枪手在克赖斯特彻奇城内多处发动袭击。一名目击者说,在枪击事件中至少听到50声枪响。
  迈克·布什说,目前克赖斯特彻奇警力约1000人,政府正在征调更多警务和安全人员前往克赖斯特彻奇。
  据新西兰警察总署发布的消息,至少有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捕,其中一名为女性。
  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在袭击发生后说,“这是新西兰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新西兰史无前例的暴力事件……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恐怖袭击”。
  据报道,阿德恩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均证实,至少有一名犯罪嫌疑人是澳大利亚人。莫里森说,澳大利亚谴责这次由极端、暴力的恐怖分子发动的袭击,澳方已经做好准备在新西兰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事件发生后,新西兰提高国家安全警戒级别,主要城市惠灵顿、奥克兰均大幅增加了警力巡逻。克赖斯特彻奇进出港航班被大量取消,学校和主要道路被封锁。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汪志坚表示,中国总领馆已经启动应急机制,经与警方核实,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没有中国公民在该事件中伤亡。
一名嫌犯在网上直播,袭击视频长达17分钟
  联合新闻网援引《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枪击发生前,一名疑似枪手的人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链接,该链接似乎是凶手的脸书页面,他表示很快将直播一场攻击。视频中,凶手一进入清真寺便无差别扫射,途中甚至多次停下来重新装弹。视频长达17分钟,最后是凶手驾车快速离开的画面。凶手一度在视频中表示:“甚至没时间瞄准,这里有太多目标了。”
  报道称,该名男子在脸书上登录的名字为塔兰特,是一名28岁的白人,他自称有“反伊斯兰、反移民”的动机。
  另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跟塔兰特同名的人士通过其他社交媒体发布了一份“枪击宣言”。这份声明称,新西兰并不是枪手的最初攻击目标。枪手说:“在我计划和训练(袭击)时,我只是暂时住在新西兰,但我发现新西兰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是一个很容易下手的目标。”
  声明还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解释了他进行袭击的原因。枪手说自己是澳大利亚出生的工薪阶层白人。他对自己提问:“这次袭击是反移民吗?”然后回答:“是的,毫无疑问。”
自1990年起,新西兰未发生大规模枪击案件
  新西兰警方在两个清真寺都找到几支枪,还在枪击案现场的两辆车上发现两个爆炸装置,其中一个已失效。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当天晚些时候,新西兰奥克兰市火车站和商场附近至少发生两起爆炸,暂时没有伤亡报告。
  有报道称,自1990年起,新西兰未发生大规模枪击案件。当年,一名男子与邻居起口角后射杀13人。该次枪杀案使新西兰制定了更严格的枪支法,包括限制军用的半自动武器。
  新西兰持枪需持有证照,程序包括审查有无犯罪前科与心理健康评估、讲习等。新西兰谋杀案很罕见,枪支死亡案件更是稀少。
评论
新西兰 “至暗时刻”的警示
  新西兰“花园之城”克赖斯特彻奇遭遇血腥恐怖袭击。新西兰举国震惊,国际社会为之愕然。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袭击都会受到全世界最严厉的谴责。此次恐袭也显示了一些苗头并带来警示。
  目前公开信息相对有限,人们还无从对事件有全面认知。但仅从媒体获取的信息看,这次袭击事件有两个特点:第一,发生在治安良好的新西兰;第二,这是一次“白人至上”分子的冷血袭击。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向来社会稳定。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国家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一名袭击嫌疑人在社交媒体上对袭击作出长达数十页的“声明”,充斥着“白人至上”、反移民等言论。
  此次袭击和此前在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袭击事件,都显露了一个相似苗头:“白人至上”、反移民等社会杂音,正在压缩包容与理性的空间,为狭隘和极端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而网络传播又增加了防范的困难。
  无辜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构建起保护民众的安全网络非常重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防止极端思想的跨国传播是全球反恐的一大挑战。全球反恐,任重而道远。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