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风筝之爱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影像
 
标题导航
莱阳老人找到叔叔长眠之地
鲜花献给环卫工人
50名青年志愿者擦拭墓碑缅怀烈士
118名青年志愿者徒步白浪河捡垃圾
货车路旁自燃民警市民联合救援
2019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莱阳老人找到叔叔长眠之地
在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帮助下,张忠明完成了父亲的寻亲遗愿



  在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志愿者的帮助下,今年69岁的莱阳籍男子张忠明终于找到了叔叔的长眠之地。5月3日,张忠明和其外甥来到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见到了叔叔的墓碑。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在全省发起“为烈士寻家”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跨地区、大范围的实地走访,截至目前,已成功为34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苦寻多年 终于找到烈士叔叔长眠之地
  5月3日上午,张忠明和外甥在义工的陪同下来到了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今年69岁的张忠明终于在这里寻到了长眠于此的叔叔,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圆了一家人72年的寻亲梦。远道而来的张忠明,怀着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踏进饮马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叔叔表达哀思,诉说衷肠。
  看守烈士陵园的杨智忠捧出几本《陵园烈士登记表》,翻开第五册第五墓区中的一页,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烈士张洪新的姓名、安葬墓区、原埋葬地点、牺牲原因、牺牲时间等,在备注一栏里,“手印”两个字格外醒目。在籍贯的空白栏里,张忠明庄重地填上了烈士的家乡。
  当众人来到烈士祠,在英烈名录墙上,张洪新烈士的名字赫然在列。“二爹啊,终于找到你了,我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我们现在都挺好的,你就好好安息吧……”烈士墓前,几十年来一直苦寻叔叔下落的张忠明,跪在叔叔的墓前,抑制不住放声大哭。
  据张忠明介绍,他的叔叔192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高格庄镇西鲍村,1947年在饮马战役中牺牲。当兵三年间,叔叔负伤三次。一次被子弹打掉牙齿,一次被击穿肚子,还有一次被打断肋骨。残酷的战争并没有让叔叔退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寻家活动 已成功为34名烈士找到亲人
  “今年三月份我就了解到叔叔可能葬在饮马烈士陵园,四月份的时候就辗转托潍坊的朋友前来核实,最终根据遗物确认了信息。”张忠明说,原本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了,直到无意中发现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发布的烈士寻亲信息,见与叔叔的名字相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核实,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叔叔。等回家以后,他计划把叔叔的故居改建成革命陈列馆,让后辈们不忘历史,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
  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副主席孙乃福介绍,1946年至1947年,在昌邑原昌南地区发生过岞山战役、丈岭战役、塔尔堡战役等十几次战役,700多名战士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在饮马镇区西首修建了饮马烈士陵园,用于安葬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而烈士们大多来自胶东半岛,其中有名有姓的仅有59位。于是,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在昌邑市启动了为烈士寻家大型公益活动。义工们整理资料、走访知情人、联系各地民政部门和公益组织,寻家工作顺利展开。
  “希望让忠魂回家,英雄传承。”孙乃福说,自2014年以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在全省发起“为烈士寻家”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跨地区、大范围的实地走访,截至目前,已成功为34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文/图 本报记者 宋树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