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勉担当 复议为民 |
刘竹湘14年来坚持做法治路上的“创新人”和“贴心人” |
|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涉及政府及部门行政行为的矛盾纠纷,正通过行政复议这个渠道在解决。今年54岁的刘竹湘作为潍坊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工作中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其具体组织实施的“一级政府只设一个管辖机关”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创了行政复议管辖新模式。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竹湘先后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先后荣获“全市信访先进工作者”、“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个人”、“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他被原国务院法制办推荐为CCTV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 40岁重新学习,通读千余部法律书籍 5月23日,记者来到潍坊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审理庭,见到了正在主持一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行政复议科科长刘竹湘。54岁的刘竹湘,鬓角之间有些斑白,他戴着一副银丝边圆眼镜,目光锋锐有神,又带着几分厚重凝练。 1984年,19岁的刘竹湘参军入伍,2005年10月,刘竹湘转业到潍坊市政府法制局任行政复议应诉科主任科员。法律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门类,仅凭自己原有的文化底子,刘竹湘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当时,他们提到的法律术语我都听不懂。”刘竹湘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一脸唏嘘地说。面对“二次就业”的落差和法律基础薄弱的尴尬境地,40岁的他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啃书本、听录音、看视频,迅速掌握了行政复议必需的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为了钻研法律知识,刘竹湘买的书足足装满了两个书柜,1000多部法律相关的书籍、文件,都通读梳理了一遍。 勤奋的汗水换来了成果。2009年,凭借笔试、面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刘竹湘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科长,同时被列入城乡建设规划论证、信访事项听证等专家库成员,被推选为潍坊市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研究会常任理事。 潍坊开创了行政复议管辖新模式 年过四旬的刘竹湘,一直保持着年轻人都难以想象的活力,工作中也不墨守成规,有勇气去提出新的想法。 在多次接触行政复议案件后,刘竹湘发现,在对某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认可后,当时市民行政复议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该行政部门的上一级业务部门申请复议,另一条是向市县两级政府去进行复议。如果行政机关找上级部门复议,他们的关系更多是业务指导关系,监督效果要差。如果到市县两级政府复议,就能及时的作出公正裁决,该裁决也更有力度。当时,他就向上级提议,将行政复议职权集中由市县两级政府行使,行政机关部门不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这一建议经过讨论并不断完善,上级相关领导也进行了调研,认可潍坊的思路。2009年,潍坊作为行政复议的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后,首创一级政府只设一个行政复议机关和一个行政复议机构管辖体制,并在我市全面推广,创造性地完成改革任务。2016年4月份,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让数据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腿 “勤勉担当,复议为民”仿佛成为了刘竹湘一种特质,促使他不断在工作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实现了便民利民的目的。 刘竹湘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民事纠纷,过去由于缺乏具体操作规范,会存在不按照法定程序处理争议、调查取证不认真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只要是事关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民事纠纷,都可以通过行政裁决渠道予以解决。特别是重大复杂的疑难案件,可以由行政裁决委员会委员实行集体会审。 刘竹湘还建议,应该拓展行政复议“书面审查”原则,广泛运用公开听证、实地调查、调解和解、专家会审、简易处理等新型办案方式。 后来,刘竹湘为践行“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理念,会同行政复议团队借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重大行政行为论证、具体法律事务咨询等平台和时机,将行政复议工作重心由事后监督转移到协助行政机关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上,从源头上降低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可能性,被行政机关誉为“不收费的法律顾问”。 同时,为加强行政复议制度宣传和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在乡镇、社区和村居建立基层行政复议联络员制度,在政务服务、维稳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联络点,配备经过集中培训的联络员,负责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代写代收复议申请和信息提供、配合调查等工作,建立起相互支撑、运转协调的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信访移交和联合办案制度,将信访中符合条件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复议渠道解决。“截止到2018年,我市有8000多名联络员,可以帮助市民代写代送。”刘竹湘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腿”的目的。 他还建立和完善信访移交和联合办案制度,将信访中符合条件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复议渠道解决。工作角度和着力点的转换,开创了行政复议由被动监督到事先预防、事中服务、事后监督“三结合”的新局面。2005年以来,与同事一起处理行政复议申请3343件,综合纠错率达到了24.3%,复议后又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让市民多一条通向公平正义的通道 想要成为公平正义这条“快速通道”的提速者,不光在工作上要敢于创新,更要对市民保持耐心与冷静。 今年5月,潍坊市司法局收到一位老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2018年,70多岁的范某报案称,自己的房屋被侵占。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此事是一桩十多年的旧事,属于民事经济纠纷,应起诉至法院,所以不予受理。而范某坚持己见,不肯去法院起诉。刘竹湘在整理信件时发现了范某的求助信,进一步了解后,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刘竹湘就建议了三条路:或者到检察院申请刑事立案监督;或者提起刑事自诉;或者就财产问题提起民事诉讼。得到回复后,范某十分感动,亲自写信感谢刘竹湘并送去了锦旗。 此类的事情不止一件,刘竹湘曾接到一位市民40天时间在同一路口被处罚21次的复议申请。刘竹湘亲自到该路口体验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部分指示标志不明显的问题,在与交警部门沟通后,对该市民的违法行为作出减免处罚至3次的决定。 多年来,刘竹湘对申请事项的市民,符合行政复议范围的依法受理,不符合的说明解决方法和途径。 “现在申请行政复议其实很简单,市民先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书(可以网上下载也可以去行政复议科填写)、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身份证明、相关事实的证明材料等材料。我们会进行书面审查,如若发现有错误,就撤销其决定。”刘竹湘说,有效的行政复议制度可以在矛盾、冲突激化之前,在最短时间内对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做出维持与否决的决定。有些冲突可以不必走到“对簿公堂”,更不必走到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步,希望能让市民多一条通向公平正义的通道。 文/图 本报记者 宋树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