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 如今,金融诈骗手段防不胜防。骗子已逐步从广撒网式流氓操作,慢慢转变成精准诈骗了。先获取“目标客户”的资料,再伺机而动。这样对骗子来说,这种方式的诈骗“成功率”更高。比如冒充贷款平台客服,就曾让多位年轻人中招。这些受害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曾在某贷款平台注册或贷款过。 伴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个人征信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担心“校园贷”会对自己找工作有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心理,以注销贷款账户、保护个人征信为幌子,实施诈骗。 今年3月份,潍坊学院学生小高接到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地说出了他在2017年注册过“校园贷”,并称为响应国家号召帮大学生注销账户,可以帮助他注销在校贷款记录,让他在三个APP贷款后进行转账,小高分四次向对方转账23000元。后来,小高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同是以“注销网贷账户”为由像小高一样被骗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数是“90后”。2018年12月份,潍坊医学院学生小陈接到自称是一家校园贷APP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政策不允许向大学生放贷,要注销其曾在分期乐APP上注册的账户,小陈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从小米贷款、美团“生活费借款”、支付宝“网商贷”、百度网盘“有钱花”平台贷款30000元并转账给对方,后小陈才发现被骗。 明明没有接到诈骗电话,骗子也没从事主口袋拿走一分钱,受害者却背上一身债务,这样的精准诈骗主要针对有“校园贷”经历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作案人员多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犯罪分子通过电话联系受害者,以“影响个人征信”的理由进行恐吓诱导,在取得对方初步信任后,加微信、QQ好友,然后通过微信、QQ聊天引导受害人从其他平台贷款转账给对方,实施诈骗。 奎文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刑事犯罪信息室主任牛则凯表示,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转账给陌生人。如果想要注销网贷账户,可先查询官方客服电话,咨询能否注销,如果可以,按照注销条款操作。如果不可以,建议解绑银行卡和手机号,这样,就能很大程度防止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