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潍城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历经百年始终以“建名校、出名师、育名人”为宗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色;它所构建的特色数学阅读模式,被山东省教科所有关专家盛赞为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空白。这就是潍城区实验小学。近年来,学校提炼打造了独具校园特色的“和·致”文化,通过“和而不同”的管理途径,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优秀教师团队 填补数学阅读空白 日前,全国创意课程与数学阅读研讨会在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举行。来自潍城区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马晓磊进行了课堂展示,呈现了该校在数学阅读方面的教学成果,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赞誉。 山东省教科所张斌博士在谈及该校所构建的特色数学阅读模式时表示,这是一项伟大的变革,这项研究填补了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空白。 不仅如此,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轻负担高质量优秀学校等多项殊荣。 “细琢出美玉,苦寒育香梅”,成绩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成绩的取得更是得益于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据了解,潍城区实验小学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潍坊市教学能手34名,占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获得潍坊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等称号的共76人。 打造“和·致”文化,呈现百家争鸣氛围 该校校长张进兰表示,作为一座有着优秀教师队伍的学校,学校注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发展,并希望通过“和而不同”的管理途径,达到致真、致远的教育目标。为此,学校提炼打造了独具校园特色的“和·致”文化,在学校呈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针对工作3年之内的学习型教师,学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每位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并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优质的“培训菜单”,通过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到校指导、与优秀教师结对子及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等方法,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针对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学校则提倡个性化课堂教学,鼓励老师们大胆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形成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法。同时,学校每年会举行个性化教学推介会,为已经形成个性化教学法的老师们搭建舞台,让其在展示中成长。截至目前,学校已成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十几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法在潍城电视台潍州教育栏目播出,有效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对于部分年龄较大的经验型教师,学校则提倡“本真课堂”,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本色和高效的课堂境界。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借阅老教师备课笔记、青蓝结对子等方式,“倒逼”老教师们不断提升、精益求精。 挖掘校园历史,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据了解,潍城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学校通过搜集宝贵的校史资源,构建了“一基二廊四点”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近一年来,学校教师顾佳琪、杨晓娜获得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武文杰、姜新琦、曾祥荣、李雪原四位教师参加潍城区青年教师课堂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师郎平参加了全国海量阅读课堂的展示课活动。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该校有6节课获奖,约占潍城区小学获奖比例的一半。而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该校则有3节课获奖,占全区小学的60%。三年来,学校共讲授省级以上公开课12节,市级公开课63节,区级公开课72节。“我的教育幸福,不仅是看到了学校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更以学校教师的发展而自豪。”张进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身率 通讯员李雪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