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大观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丹青绘就坊茨小镇百年历史
2019年06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青绘就坊茨小镇百年历史
坊子人王永新历时两年创作52米长卷




  今年63周岁的王永新在坊子区生活了40多年,对这片土地有种特殊的情怀,特别是对有着百年沧桑历史的坊茨小镇情有独钟。这里的163处德日式建筑群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不忘过去的那段灰暗历史,也沉沉地埋在王永新的心里。如今,王永新用手中的画笔丹青绘制,再现了坊茨小镇百年历史。6月26日,记者了解到,他历时两年创作的水墨巨幅长卷《坊茨小镇》终于绘制完成定稿,准备择时展出。
52米长卷分三部分 坊茨小镇最为经典
  6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坊茨小镇附近的坊子区王永新创意制作中心。走进王永新美术馆,一幅长52米、高1米的水墨巨幅长卷格外引人注目。《坊茨小镇》长卷分为坊子老火车站、坊茨小镇、坊子煤矿三部分,再现了百年坊茨小镇往日的繁华。
  坊子老火车站部分长15米,绘有铁路桥、石拱桥、中转站、潍坊老陶瓷厂、铁路道口、大修车间、站长室、水塔、万和楼、站前广场、邮电局、门头房、居民房等建筑。在居民房中,小推车、糖葫芦、石碾等细节清晰可见。画面上车水马龙,数不清的人物,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坊子老火车站位于坊子老区蒋家村附近,在坊子煤矿北面。万和楼是火车站前旅馆,可住宿、吃饭,这是当时坊子老区最繁华的地方。“火车站有客运和货运,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只用来跑货了。”王永新回忆。
  这幅长卷的重点在坊茨小镇部分,该部分长25米。原来的八九医院、德日建筑办公室、德式别墅区、德军司令部、天主教堂、修女院等逐一入画,坊茨小镇的风土人情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坊子煤矿,长12米,描绘了坊子煤矿出煤、运煤的场景。画面中,装得满满的小火车进进出出,不远处堆放着体积庞大的渣子山。昔日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查找资料拜访老人寻求老坊子原貌
  炎炎夏日,绿意盎然。坊茨小镇有一种别样的韵味。王永新又带着画笔、画夹出现在了这里。他站在一座德式建筑前,选好角度,不时抬头看看,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眼前的这座建筑很快就勾勒出了模样。王永新家就在坊茨小镇附近,在这里写生,已成了他多年的习惯。
  王永新对坊茨小镇的一景一物都非常熟悉。他坦言,长卷中天主教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都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为了恢复这些建筑当年的模样,他专门到档案馆、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纸上画出这些建筑的样子,再到坊子老区找80岁以上的老人“审稿”,看是否与原貌相符合。
  画坊子煤矿时,有些老房子已经拆了。为再现这些老房子的原貌,王永新专门拜访了坊子煤矿原党史办主任邹玉先,向他“取经”,在听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为了让王永新更好地理解,邹玉先还专门带着他在院子里转悠,一一介绍,详细描述当时建筑的样子。王永新回去后再据此查找资料,进一步核实。
  家住坊子老区的赵金之喜欢收藏字画,对坊茨小镇非常了解,王永新也经常前去拜访。赵金之还为王永新提供了《坊茨小镇》《潍坊人文自然遗产》等3本书籍,供他参考。“这些没有的建筑就是这样画上去的,与原貌基本相符。”王永新说。
  为搜集更多素材,王永新喜欢找老坊子人聊天,听他们讲述老坊子的故事。一位老人告诉他,解放初期,在坊子老区三马路附近有个“名人”叫“五月”。此人是个货郎,每天背着麻袋,走街串巷地喊“拿旧鞋换针线喽”。后来,“五月”又推着独轮车卖东西,每每听到“五月”的叫卖声,一些妇女便拿着头发、旧鞋等物品去换针线和食物。“大家都不知道‘五月’的真名,我也把他画在了长卷中,这也是坊子老区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王永新说。

一直想画坊子繁华场景 学成归来梦想重新点燃
  今年63岁的王永新是寿光人,父亲是当地闻名的木工手艺人,在农村做些木工工艺方面的图式设计和雕刻。王永新从小跟随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木工活计,耳濡目染,对绘画十分感兴趣。
  1977年正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永新考上了当时的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学习陶瓷绘画专业。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坊子区的老潍坊陶瓷厂工作,从事陶瓷设计。因表现优秀,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被提拔为陶瓷厂副厂长,专门负责给各个酒厂做酒包装。他设计制作的陶瓷产品及包装装潢和创意风筝频频在省、市获得大奖。
  那时王永新住在坊子老区二马路附近,坊子老火车站是他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每每经过,他都会停下来观察。这里熙熙攘攘,是整个坊子区最繁华的地段。国营饭店、万和楼、邮电局、国营商场都在这里,特别是一些谈恋爱的年轻人都喜欢来这里逛街、吃饭。
  王永新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对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当时就有把这些繁华场景画下来的想法,但工作忙,一直没时间。”王永新说。不过,他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工艺创作的经验,为他以后从事山水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王永新离开陶瓷厂,调入坊子区总工会,担任坊子区工人文化宫主任。轻松的工作环境,让他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创作。周末或节假日,王永新背起画夹行走于坊茨小镇,走着走着来了灵感,便拿出笔开始画。随着一幅幅写生作品的诞生,他的画家梦想不断升温。
  2009年,王永新退休。有了闲暇时间,学画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2011年,王永新前往北京凤凰岭美术馆,跟着山水画大师龙瑞、张培武学习山水画,并成为龙瑞首届山水画课题班的班长。
  在北京学习了6年后,2017年,王永新回到了坊子,在坊茨小镇工作的好友辛家慧邀请他去写生。故地重游,王永新很是兴奋,当年画坊茨小镇的想法被重新点燃。
  “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想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坊茨小镇的百年历史。其实在北京时我就想过以坊茨小镇为主题创作一幅长卷,但是学习太忙,顾不过来,如今回来了,我觉得可以有所行动了。”王永新说,人有梦想一定要努力去实现,只有努力了才能不遗憾。就这样,王永新开始潜心创作以“坊茨小镇”为主题的山水画长卷。
历时两年创作完成长卷 近期将举办展览
  2017年8月份,王永新开始创作《坊茨小镇》。为搜集更多绘画素材,除了写生,他还查找了坊茨小镇的老照片、老资料。“坊茨小镇有着百年历史,163处德日式建筑群,分布集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风格鲜明,要想把它们一一画下来,着实不容易。”王永新说,创作这幅长卷时,他多次构思,反复设计构图。
  “光小稿我就画了2个月。”王永新说。画到一半时,他突然没了灵感和思路,无论怎么构思都不如意,他决定放一放,画长卷的事就这样被搁置了。
  “那段时间,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就是不想画了。”时隔2个月,王永新仍没有新的创作。妻子朱明霞急了,她利用早晚散步的时间带王永新到坊茨小镇溜达。看到这些德日式建筑群,王永新开始回忆当年的情景,包括他们从认识、相恋到结婚生女,再到几次搬家,一点点的回忆让王永新找回了重新创作的灵感。
  2018年春天,王永新完成了初稿。此后,他的创作速度明显快起来。2019年2月份,王永新完成了全部创作。为了更好地表现这幅历史长卷,他拿着作品专程到北京找张培武和龙瑞老师指点,回来后,王永新又将作品进行了微调。历时2年,直到今年6月份,长卷才最终定稿。
  王永新在坊子生活了40多年,以“坊茨小镇”为主题创作一幅长卷是他多年的心愿,也是他寄情于这方水土的一种情怀。
  坊茨小镇曾被德、日霸占半个世纪,侵略者在这里抢建民房、官邸、德军兵站、医院、学校、洋行、教堂、仓库、转运站、邮政大楼、火车站、煤矿、工厂、铁路等。至今,坊茨小镇仍散落着不少德日建筑群。百年建筑的历史沧桑,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不忘过去的那段灰暗历史,也沉沉地埋在王永新的心里。他立志用画笔丹青绘制那段沧桑岁月,让下一代年轻人不忘历史,热爱生活。
  王永新近期正准备办展览,除了展出自己潜心创作的多幅山水画外,主推这幅水墨巨幅长卷《坊茨小镇》及相关写生作品和创作小稿。
  A12-A13版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