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标题导航
天宫二号今迎谢幕时刻
2019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宫二号今迎谢幕时刻



在轨飞行超1000天 完成全部拓展试验
  本报综合消息 据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7月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设计在轨寿命2年,截至目前,已在轨飞行超1000天。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入驻太空之日起,就开启忙碌的工作模式:“牵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还“接待”了天舟一号“快递小哥”,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可以说,天宫二号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重要使命。
  如果说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入门级”实验飞行器,天宫二号则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型空间实验室,旨在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具备开展各种工作和试验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天而起,将天宫一号精准发射入轨。随后,天宫一号相继迎来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完成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2018年4月2日,它完成使命,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也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