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政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政事
 
标题导航
四十多位英才回乡当老板
2019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城倾力打造齐鲁农创谷,推出种种利好政策
四十多位英才回乡当老板



  7月2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直在外闯荡的姜官超,去年受到齐鲁农创公社开出的种种利好政策的感召,选择回乡自主创业,目前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在这里,像他这样被吸引回来的人才还有很多。最近几年,潍城区践行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政策,在潍城区望留街道打造了齐鲁农创谷项目,聚焦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与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收的“三融五创”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和返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创业平台
打造齐鲁农创谷,吸引精品企业入驻
  7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望留街道兴旺街的齐鲁农创公社,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心,也是整个齐鲁农创谷的孵化中心。记者在展示大厅里看到,这里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规划沙盘,齐鲁农创谷的总体规划与核心区域规划在上面一目了然。在齐鲁农创谷数字交易展示中心,建造有高精尖的智慧平台。
  智慧平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而这个智慧平台是由智慧农业企业、列入“十三五”规划重大重点项目的“地主网”承办。主要以农嗨APP(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农嗨云(企业管理与大数据平台)、地主网(涉农产品交易平台)、农嗨宝(农业金融平台)为重点,覆盖线上线下的农业互联网与金融生态圈,实现从项目考察、市场行情、种子种苗农资采购,到种植管理、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及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目前已入驻隆泰食品、金银条豆芽机等30余家企业,产品种类达200多种。
  为了提高品牌的引领性和示范性,保证农产品质量,齐鲁农创谷还重点打造了“潍坊100”农产品区域品牌。里面展出的是“潍坊100”品牌当地产品,分为“龙头企业带动”“精准扶贫产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三个板块。
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可接待100万人
  当天,记者还来到了位于齐鲁农创公社对面的麓台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今年刚建成,目前已经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在山东麓台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慈文德看来,打造麓台文化博物馆是实现潍城区望留街道乡村文化振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者从潍城区政府了解到,齐鲁农创谷是潍城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切实通过引进资本、引进人才来实现乡村振兴做的一个重要的探索和尝试。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8平方公里,依托浮烟山周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秉承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和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收“三融五创”的理念,规划建设齐鲁农创公社五创孵化中心、齐鲁农创产业廊道与田园体验区、生态文化体验区、特色农业产业区“一心一轴三区”。
  慈文德介绍,齐鲁农创公社是齐鲁农创谷的核心区,按照“农创+旅游+展示+科技+电商”的模式,依托麓台大学生创业基地、麓台文化博物馆,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体验、旅游消费等农创服务聚集区,创建农业科研实验教育、科技成果展示、产品成果输出于一体的农创示范基地。
  预计齐鲁农创谷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带动1.2万人创业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1.5万元,带动当地文化、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创业案例
皮雕受欢迎,下单顾客络绎不绝
  走在望留街道兴旺街上可以看到,道路两侧有一排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特色门店,经营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
  在齐鲁农创公社对面就是姜官超的皮雕店。记者走进姜官超店里时,穿着背心、牛仔裤的他正坐在工作台前认真雕刻着。在工作室旁的柜子上摆放着他雕刻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作品,有皮带、钱包,甚至还有皮鞋,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姜官超正在雕刻一条皮带,这是顾客特意找他订制的,他正按照顾客的要求,在上面雕刻图案,一刀一刀非常耐心认真。他对记者说,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功夫活。这种手工艺品,就得一点点精雕细琢,丝毫马虎不得。
  姜官超掌握的这门手艺名叫皮雕雕刻,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最近二十年才传入中国。随着近几年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这种有特点的手工艺品。
  由于会这门手艺的人不是很多,姜官超在回到潍坊以后,迅速打开了市场。前来找他订做皮雕雕刻品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种活比较费功夫,但由于是私人订制,每一件价格都特别高昂,我现在的订单已经排满了,根本顾不上休息,周末都得过来加班。”姜官超笑着说。
经营场所免费提供,不收水电费
  1985年出生的姜官超老家是望留街道孟家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姜官超在杭州待了一段时间,从事美术培训工作。后来辗转去过几个地方,在此期间,跟随一位非常知名的皮雕老师学习了皮雕雕刻技艺。
  2018年,一直在外闯荡的姜官超听说了老家齐鲁农创谷邀请大学生免费回乡创业的事情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姜官超说,虽然这里不如大城市繁华,但是离家比较近,出行等各种条件也很方便。最关键的是,齐鲁农创公社免费给他们提供经营场所,不收取房租、水电费,可以说几乎让他们无成本放心大胆地创业,他感觉特别幸福,一回来就爱上了这里。
  刚回来的时候,客户寥寥无几,姜官超一点一点地摸索前进。经过这一年的发展,背靠着齐鲁农创公社这棵大树,慕名而来的客户越来越多,他的收入水平也是直线上升。
  记者在兴旺街上看到,道路两侧多数商铺经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农创品,而且有很多经营者都是像姜官超一样,被优惠政策吸引回来创业的年轻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2岁就成为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最年轻副教授的袁强,同样被利好政策吸引回来。像他们这样回来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才多达40余位。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