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文潍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版
人文潍坊

第03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共产国际先行者张逸凡
2019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产国际先行者张逸凡
  张逸凡(左三)1988年在陕西与亲友合影。
  《陕西日报》增刊《星期天》上刊发了记者采写的张逸凡的稿件。



  张逸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经组织安排赴前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因被陷害在亨格尔斯特做了8年苦工。张星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日军入侵后,他遭受毒打,气恨交加,身患重疾而去世。
  
张逸凡:遭陷害在苏联入狱
  张逸凡,谱名张文彬,化名万献廷,钱塘张氏第二十二代孙。其祖父张宴于1900年前后携家人由临朐县涝洼村迁陕西省三原县大程镇福音村。
  张逸凡生于1904年,早年就读于福音村教会学校崇美中学,1924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经组织安排赴前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时期在校学习的同学有张闻天、王稼祥、帅孟奇、秦邦宪、还有王明等。在苏联期间,他加入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并加入共产国际组织。1931年苏联首次发放居民身份证,在未征求张逸凡意见的情况下,就给其发放了身份证,由此他加入了苏联国籍。
  1935年6月,联共(布)中央根据时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盛世才的“请求”,决定让俞秀松(化名王寿成)为组长,张逸凡(化名万献廷)为副组长的25名在苏联工作的中共党员赴新疆开展工作。张逸凡被任命为新疆日报社编辑长,当时出版的《新疆日报》报头由张逸凡题写。
  1937年11月,王明和康生从苏联途经新疆回延安,会见盛世才。盛世才拿出一张被苏共派往新疆工作的25人名单及照片,问王明认识不认识,王明说,这些人都是托派。于是,俞秀松、张逸凡等多人被逮捕。其他人不久被释放了,而俞秀松、张逸凡二人于1938年6月25日被移交苏联入监。
  1938年苏联法院以“1935年带枪在莫斯科企图刺杀王明”为由,将张逸凡判刑10年。实际上当时张逸凡不在莫斯科,这个罪名纯属陷害。随后,张逸凡被发配亨格尔斯特做苦工8年,直至1946年3月被释放。
  1952年,张逸凡迎娶了在邮局工作的苏联姑娘,后定居乌克兰。
  1955年张逸凡向时任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写信申诉自己的冤情,苏共中央很快答复,并将张逸凡召至党中央。张逸凡从相关材料看到,1940年苏共就指示贝利亚寻找他,而贝利亚欺骗中央说张逸凡已经派回中国工作……从而错失了拨乱反正的良机。
  1957年和1958年,张逸凡回国探望了家人和战友。
  时隔30年后的1988年,83岁高龄的张逸凡再次回国,并接受《陕西日报》记者的采访。
  张逸凡在新疆工作期间,积极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为新疆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共产国际的早期革命者。
张星阶:精通医术识得百草
  张星阶(1879-1940年),冶源镇前洼子村人,张荣第二十二世孙。
  张星阶自幼受家庭熏陶,忠厚善良,天资聪颖,精医术,识百草。据老人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能倒背如流,无论出自何地之中草药,经他手,就能辨出真伪优劣,并能讲出该药产自何地。
  张星阶早年在杨善镇与孙家合伙开药铺,坐堂行医。因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药铺生意兴隆。后因孙家想把药铺独吞,张星阶便回家,不再行医。
  之后在张家众族人的劝说与支持下,张星阶带领其堂侄张廷武、张廷栋及亲友夏传圣等人,于1932在冶源镇西村开设药铺,取名为“新聚堂”,这时张星阶已年过半百。
  因药价昂贵,入股之资仅够支付房租及药橱柜台等费用,“新聚堂”要想开业,困难重重。
  张星阶将店堂装修完后,交代晚辈在家看好门户,便携带仅剩的盘缠,赴苏浙川贵等地购药。
  数十天后,张星阶人尚未还,十几辆三驾套的马车,满载着各地的中草药驶进了冶源街,惊得街坊四邻都出来观看,猜不透“新聚堂”家底有多厚。岂不知,“新聚堂”购得的这十几马车中草药,皆因张星阶人缘好,信誉高,是从各地老客户那里赊购来的。“新聚堂”开业后,由于张星阶医德高尚、收费合理、医术精湛,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
  正当“新聚堂”兴旺之时,1938年1月26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了冶源街。张星阶为了家业免遭涂炭,让他人避于外地,自己躲在后堂守业。
  日军进村后,因找不到为他们打铺喂马、挑水做饭的民夫,便把“新聚堂”的门板砸开,抓住张星阶拷打。幸亏有一翻译前来劝说,张星阶才幸免于难。但由于惊吓过度,气恨交加,张星阶身患重疾,卧床不起,于1940年11月去世。
  全国解放后,“新聚堂”又获得了新生,张星阶的儿子张廷圣子承父业,在原址上重新开业继续经营。之后,“新聚堂”于1953年公私合营组成了“临朐县冶源联合诊所”,1958年改为“临朐县冶源联合保健站”,1960年更名为“临朐县冶源公社医院”,1972年再更名为“临朐县人民医院冶源分院”,后又更名为“临朐县海浮山医院”至今。
  本报记者 蒲国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