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众志成城 抢险救灾
 
标题导航
“不闹也赔”与“闹也不赔”并举
山东上调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
潍坊国家农业综试区区徽正式发布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开始报名
潍坊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
2019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闹也赔”与“闹也不赔”并举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文治理“校闹”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五部门20日共同发布《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了8种“校闹”行为,要求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机制,依法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纠纷,依法打击“校闹”行为,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
  实施下列“校闹”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侵占、毁损学校房屋、设施设备的;
  在学校设置障碍、贴报喷字、拉挂横幅、燃放鞭炮、播放哀乐、摆放花圈、泼洒污物、断水断电、堵塞大门、围堵办公场所和道路的;
  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放尸体的;
  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学校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的;
  跟踪、纠缠学校相关负责人,侮辱、恐吓教职工、学生的;
  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学校的;
  其他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或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行为。
  “因为‘校闹’的存在,学校承担了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一些学校不敢正常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不敢正常批评教育学生,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说。
  据介绍,意见借鉴治理“医闹”做法,结合教育领域特点,遵循客观中立、依法治理、多元参与、部门协作的原则,围绕依法治理“校闹”,构建了从加强预防、减少事故,完善程序、妥善处理纠纷,到严格执法、依法惩治“校闹”行为,再到多部门合作、形成共治格局的完整治理体系。
  意见突出“预防为先”,强调以保险机制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的损害赔偿机制,要求学校不得推诿塞责,积极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化解纠纷。学校确有责任的,要依法、及时进行伤害赔偿,实现“不闹也赔”。同时,针对实践中“以闹取利”和一些地方无原则“花钱买平安”的状况,意见强调“闹也不赔”,明确禁止不顾法律原则的“花钱买平安”行为。责任明确前,学校不得赔钱息事。
  意见表示,做到“坚决打击”,一旦发生“校闹”行为,要求公安机关及时出警,依法制止;对于实施“校闹”行为,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按照刑法相关规定予以惩处。另外,治理“校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和部门合力,坚持“联合治理”。
  对于如何切实治理,意见指出,要及时制止“校闹”行为;依法惩处“校闹”人员;依法严厉打击涉及“校闹”的犯罪行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