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众志成城 抢险救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标题导航
楼房盖好了 村民开心抓阄
下月底前完成保险赔付工作
出动机械水泵帮助寿光救灾
2019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房盖好了 村民开心抓阄
  选房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都很高兴。
  “横兰新村”建得跟城里小区没什么两样。



青州市庙子镇横兰村举行迁建选房,114户全部得到安置
  8月20日,青州市庙子镇横兰新村举行迁建选房。在去年洪水中,横兰村受灾严重,启动了整村迁建工程,如今顺利建成。今年洪水中,横兰村原村再次受灾,村民们比较难过。这时候,新房顺利交付,领到钥匙后可以搬到楼房上住,再也不用担心洪水,大家都难掩喜悦。
选房现场非常热闹 村民脸上挂满笑容
  当天,记者来到横兰村看到,在距离原村一公里左右的位置,四栋拔地而起的高楼非常显眼。这是一个新建小区,名称就叫“横兰新村”,是横兰村灾后迁建楼,今年2月初开工建设,如今已具备入住条件。
  小区楼体外墙红白相间,格外漂亮,主干道两侧都已经种植上绿化树和花草,环境整洁,和城市里的现代化小区没什么两样。
  “去看过新小区好几次了,新房盖得漂亮又结实,哪栋楼都不差,不管选中哪套,心里都特别恣儿。”村民王秀红说。
  上午9时,横兰新村迁建选房仪式举行。记者看到,有些村民提前两个多小时就赶到分房地点,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特别热闹,每个村民脸上都挂满笑容。
  在公证机关的管理监督下,抓阄共分为两步,第一步抓序阄,第二步抓正式阄,分别把序号写在纸条上,以序号排序,抓房号。相关负责人向村民宣布分房规则后,当着上百村民的面,将一个个崭新的纸条倒出来,由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等见证,将序号打印在纸条上,现场做阄,装入由透明玻璃做的“抽号箱”里摇匀,然后开始抓阄。
  严格按照选房流程,经过两轮抽签,最终确定选房次序,被叫到名字的村民过来抓阄,脸上都带着笑容。
新房简单装修,水电已准备好还安装有空调
  在今年的洪水中,横兰村又受到不小的冲击,部分房屋被冲毁,大部分村民家里都进了水,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而在去年的洪水中,横兰村就遭到巨大破坏,一些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完全修复。
  “连续两年受到这种百年不遇的大灾,给村民心里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谁都知道这是天灾,以原村的地理位置,确实是没法躲避,所以大家对迁建的新房,可以说是日思夜想。”王秀红说。
  如今终于领到新房钥匙,村民们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房子盖好了,交给我们的还不是毛坯房,不但进行了简单装修,还给配备了一些基础设施,别提多满意了。”王秀红说。
  “来新房看了看,水电等都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还安装上了空调,比城市小区的配备设施还齐全。自己再买些家具,就可以入住了,特别省事省心。”李少美对记者说,去年那场洪水,不少村民家的房子被冲垮,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损坏严重,没想到今年村里又一次遭遇大灾。
  “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受灾村特别关怀,重建家园提供了特别大的支持,还给我们盖起了这么好的新楼房。”李少美说,来新楼里看看,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心里特别甜。
  村民王维荣同样说,他们本身就是普通的山村村民,居然能在家门口住上新楼房。而且新村比较平坦,地理位置更优越,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担心发大水把房子冲倒了。
连续两年受灾,村里抢修基础设施加快分房
  庙子镇杨集管区总支书记王洪培告诉记者,横兰村灾后迁建项目共有4栋楼、12个单元,可以安置120户村民。而横兰村实际上共有114户村民,这4栋楼就可以实现整村全部安置。
  王洪培说,横兰村原村在山里,地理位置不是很合适,因此,迁建村最后的选址位于距离村子北侧约一公里的位置。新村位于平原地带上,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以后村民们的出行也将变得更加方便。新建的楼房里,地面、墙面、洗手间卫浴等基础设施都将配备齐全,尽可能方便村民居住。
  横兰村党支部书记王能利介绍,原村地势比较低洼,因此在去年的那场洪水中受灾较为严重,超过三分之二的房屋进了水。洪灾过后,在青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他们启动了灾后安置楼的建设,目前新房已经达到了入住条件。就在他们准备向村民交房的过程中,今年村里又一次遭遇洪灾,一些刚刚修建好的基础设施再次被冲毁,村民家里同样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王能利表示,此次洪灾过后,他们一方面加紧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抢修,组织村民进行灾后自救。另外一方面,加快新安置房签订合同,办理交房步伐,两方面同时努力,最终得以在8月20日顺利完成分房。“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村两委成员几乎都没有休息过,就是为了在保证村民正常生活的同时,尽快把新房交付。”王能利说。
  连续两年严重受灾,村民们都很难过,但幸运的是去年的灾后安置房已经建成。“村民们再不用担心像去年那样遭了灾无处可去,借住在亲戚朋友家里。有了这些安置房,大家心里都有了底,都挺踏实。”王能利说,顺利完成交房给全体村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搬到楼房上去住,将来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实习生 张雨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