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看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负韶华为公益
2019年09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负韶华为公益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21岁的孙浩博作为我省唯一青少年代表参加
  21岁的孙浩博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今年3月份,他在山东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省内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9月2日,孙浩博作为山东省青少年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孙浩博激动地说,以后他会用切身经历,加大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中宣传公益的力度。
热心公益
高考后参加支教,还是全省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全国的691名代表参加。孙浩博是32名青少年代表之一,也是我省唯一青少年代表。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这是21岁的孙浩博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学、朋友在关心他身体的同时也问他“捐献干细胞疼吗?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孙浩博总是用自己的经历和掌握的医学原理向他们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这项奉献爱心挽救他人的行动中来。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健康没有影响,又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我希望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孙浩博说。
  9月3日,孙浩博还在北京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记者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孙浩博说当初救人的时候并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赞誉,这对他将是更大鞭策。
  孙浩博坦言,最初之所以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还是受母亲的影响。1998年出生的胶州小伙孙浩博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药学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母亲李维芸是胶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浩博从小善良懂事,经常跟妈妈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在2016年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他和同学一起到贵州省镇宁县革利乡窝寨小学支教。期间,他与学校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到他们家里家访。
  考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后,他立志忠诚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多次参加送医下乡、义演义卖等活动。
  2017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孙浩博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入库。“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配型成功的几率不是很高,大约是十万分之一到三十万分之一。”孙浩博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他就接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
  2018年12月,孙浩博与河北省一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今年3月27日,孙浩博在济南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挽救了这名白血病女童的生命,成为全国第8159例、也是全省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经历
为保证质量不吃止痛药,听《亮剑》主题歌缓解紧张情绪
  如今,虽然已经过去近半年时间,但是回忆起那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孙浩博依然记忆犹新。
  3月22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山东省立医院,按照医学要求分段注射动员剂。“注射动员剂的过程可能会有出虚汗、拉肚子等症状。因为我体重轻,用量比较小,只出现了轻微拉肚子的症状。”孙浩博说,一共需要打九针动员剂,每天两次,上午8时一次,下午4时一次。
  在打动员剂期间,医生担心他有生理反应,就给他开了止痛药,叮嘱他如果有疼痛感可以吃药止痛。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的他担心服药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质量,所以始终没有服用。“我想以最好的状态捐献出质量最好的造血干细胞。”孙浩博说。
  一直到3月27日才正式进行捐献。当日上午孙浩博早早来到医院,8时许进行采血,检验。9时许,经过医学分析鉴定后,可以进行采集。“说实话,之前千万次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不能紧张。但是真到了那一刻,心跳还是会加快。”孙浩博说,他做了几次深呼吸,然后坚强地举起拳头,为自己鼓劲加油。
  采集时,孙浩博的两只胳膊都被插上管子,他只能躺在床上,不能翻身。可能是因为紧张,半个小时过去了,一滴造血干细胞都没有采集出来。经医生同意,妈妈李维芸来到他身边,给他读书、放音乐,来缓解压力。“妈妈,给我播放一段《亮剑》的主题歌吧。”孙浩博说道。
  “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狭路相逢勇者胜……”随着音乐响起,孙浩博似乎浑身充满力量,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
  之后的采集非常顺利,直到中午12时30分结束,总共采集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他希望能为对方提供最好最充足的造血干细胞,自己的血真正能够挽救另外一个生命。
未来打算
积极地参与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作为红十字会工作者,我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伤害。”李维芸告诉记者,孙浩博当时1.74米的身高只有106斤,瘦瘦弱弱的,“他知道我支持他,但又怕我担心,反过来安慰我。”
  由于造血干细胞捐赠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身份信息都要保密,所以孙浩博只知道对方是个45公斤的13岁女孩。李维芸说,捐献以后,患者的父母写来感谢信。
  机缘巧合,今年4月,在河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超400例的专题报道中,李维芸看到了一个13岁的造血干细胞接受者。据介绍,这个小姑娘已患病10年,在免疫系统崩溃的边缘,幸运地等到了配型成功的捐献者,并于一个月前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她已经离开无菌仓,只需回家吃药,定期复检……
  “时间、年龄、性别、区域……种种迹象表明,她极有可能就是儿子救的那个小姑娘。看到她康复得这么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回报。”李维芸说,自己以及儿子将会继续从事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为更多人提供更多帮助。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将更积极地参与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为更多人提供帮助,真正为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孙浩博说。
  文/本报记者 王叶妮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