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共祝愿祖国好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青州:启航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19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启航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0年来,一张张闪耀的金字招牌见证着青州的发展与辉煌,凝聚着青州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今天的青州,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文化强市、花卉强市、生态强市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五强四宜”美丽青州,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优质项目加速聚集,动能转换快马加鞭
  近年来,青州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
  腾笼换鸟,实现新项目投产见效快。青州市把“腾笼换鸟”作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坚持“腾换”并举,以“换”促“腾”,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措施快速盘活闲置资源,腾出发展空间,既不耽搁新兴动能快马加鞭,还实现了闲置资源凤凰涅槃,焕发新活力。为了保障项目快速落户,并真正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接续、协同发力,青州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详细调查摸底“僵尸企业”等企业的土地、厂房闲置情况,通过招商牵线、以商招商等路径巧用闲置资产,组织“腾笼”企业与新引进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整体转让、闲置资产入股等形式,加速新招商企业落地投产。在零增地的基础上,既为新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提供了便利,又盘活了原有企业闲置资源,减轻了企业负担,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新路径。
  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被这一措施吸引而来,落户青州。投资3.36亿元的山东昶润电缆有限公司,通过盘活利用山起重工“建而未用”车间,从落户到投产仅用了150天时间;投资6亿元的凯佳食品,利用原天容食品10万平方米车间开展食品加工……把闲置厂房和土地变财富,为老渠引新水、旧巢招新凤,并以此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8年盘活利用闲置土地2698亩、车间厂房14.9万平方米。
  青州市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青州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院士生物医药材料产业园、“千人计划”(青州)产业园和核心区5平方公里的科教创新园区。同时聚焦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改革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项目、园区、产业”链条式引才模式,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全力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

兴产业促富民,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青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实践“三个模式”,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青州农业比较优势,持续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青州样板”。
  突出园区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振兴。青州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40%的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着力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青州市还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免费送政策,免费送岗位,免费送培训,培养乡土人才。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打造乡创模式。加强与镇街联动,推动就业创业向基层延伸,依托“一镇一品”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乡镇重点创业创新园区,形成一镇一特色园区格局。目前,青州市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潍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9家。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合作社2762家,其中合作社联合社45家,土地股份合社84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34家,潍坊市级示范社85家。
  立足绿色、生态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振兴。深入推进清洁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幸福美丽家园。青州市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全市十三个镇街所有村庄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市镇村三级投入资金1.2亿元,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27万吨,清除村内残垣断壁6000余处,全市968个村和686条、1151公里镇、村道路通过“村庄清洁行动”标准化验收,乡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城乡一体化配套建设,提升城乡道路通行能力,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84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635公里,约占通车总里程的93%,村村通硬化路率、县道及重点道路经常性养护率、乡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村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90%以上。招标引进了国内一流的专业保洁公司,理顺镇村与保洁公司的关系,负责全市村庄及国省道、县乡道路等的卫生保洁,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青州市投资100余万元,培育打造30个具有“十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资100余万元为300个农家书屋更新图书,满足群众读书看报的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推动生态化建设,共筑城市绿色屏障
  近年来,青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和“四个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依法划定“生态特区”,加强原生环境保护。青州市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停破坏生态环境的石灰石矿山企业37家,矿山(坑)复绿面积2900多亩,关停和搬迁14家工业企业、24家养殖场、78家餐饮业户,综合治理流经保护区的11条大小河道,加强森林水源保护与生态涵养,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划定12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保护控制区,对标志性建筑物和传统民居进行全面保护,对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重点保护,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千年古城重现繁华生机。
  统筹生态系统治理,做好显山露水文章。青州市坚持封山育林,见缝插绿,把原先分散在乡镇或社区、村庄的山区开发权限,统一收归到市政府,任何山区开发项目一律报市里审批。积极倡导“每人每年植树不少于一棵”,发起“认种认养”活动,推进“增绿增色、拆墙透绿、黄土不露天”行动。在城区,开展单位庭院、居民社区、房前屋后无死角植树绿化;在乡村,实施山体造林美化、农田道路绿化美化、村镇驻地绿化美化、水系绿化美化四大工程。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确保每年荒山绿化5万亩。吸引40多家社会经济组织承包经营荒山,建设各类生态林、经济林4万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1%,绿化覆盖率达到4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青州市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花卉观光、花卉休闲体验和花卉探秘游;依托西南山区生态资源打造农家体验、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游;依托仰天山、泰和山、黄花溪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山水风情游;依托浓郁原生态色彩的井塘、黄鹿井、王辇等古村落,打造古村风情民俗游。2018年,乡村旅游游客达4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参与经营的农户人均年增收9000元;由此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全线飘红,中外游客达10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绿色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古城有景更有魂,文旅融合绽放异彩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来,青州市突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精品文旅项目打造”两大重点,深挖资源、壮大产业、提升影响力,着力打造文旅融合“青州样板”。国庆节前,青州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凸显,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国庆假日期间,青州市共接待游客132.6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93.72万元。
  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旅游发展增添活力。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州市在青州古城集中打造青州非遗聚集区,聚集区内分布有100多家传习坊、传习所及文化创意店铺,将非遗展演展示、互动体验、创意研发、交流交易与古城游融为一体,成为推广民间艺术产品的重要载体。今年来,已开展传承展演400余场,设计研发非遗创意产品10余个,建设非遗创意产品展示店10余家。
  加强文化元素植入,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青州市创新打造了“溯源文旅融合 寻梦文化青州”1+N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搭建完成夥巷小广场、青州府贡院2处露天小戏台,“遇见古城小戏”文化惠游客文艺演出实现常态化,以文化演艺不断提升旅游品质。青州市还将城市文化与夜间经济深度融合,青州古城延长夜间灯光开启时间,加大特色餐饮、纪念品、酒吧等业态培育力度;东华门南巷休闲旅游街区,利用光影效果,营造了假山、小桥、流水、烟雾交相辉映的特色街区夜景;南阳河景区常年上演水幕电影、喷泉,其主题灯展更是成为网络热词;云门山森林公园、东夷文化广场、弥河国家湿地公园花都湖演艺广场进行了景观亮化提升,成为市民、游客夜间休闲的好去处。
  青州是“中国花木之乡”,青州市以花卉体验为核心,整合农业科技、花卉观光、科普教育、花艺创作、商贸物流等功能,全力打造青州花卉旅游综合体。同时,着力加快文化青州打造。目前,全市共有9大书画市场,画廊862家,书画从业人员5.5万人,书画年交易额120亿元,翰墨青州书画年会、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等高水平艺术盛会常年举办。
  在此基础上,青州市着力打造“古城青州”旅游品牌,先后策划举办近二十项旅游专题活动,特别是“青州古城过大年”活动已成为山东省冬季旅游的名片和品牌。2017年青州古城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后,又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放大了5A品牌效应。目前,“古城青州”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古城游持续火爆,带动青州旅游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青州市累计接待游客5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实现了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
   A08-A09版 本报记者 刘燕 通讯员 郑秀宝 孙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