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乡村振兴潍坊先行
 
标题导航
给学生一个“抓手”
2019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学生一个“抓手”



  对于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大家耳熟能详,这篇童话也被纳入了初中课本。那么,在课堂上,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篇童话,掌握其主旨呢?11月29日,记者走进潍坊文华学校,和初一12班的学生们一起聆听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镜头一
老师抛出问题 学生探讨答案
  11月29日上午9时许,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潍坊文华学校初一12班的学生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拿出语文课本准备上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课《皇帝的新装》,根据老师的要求,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一名同学对记者说。记者注意到,学生们在课前已经作了预习,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或者是不理解的问题也在课本上进行了重点标注。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的著名作家,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作品主题大都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与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在讲解课文之前,语文老师王娜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作者安徒生的生平,并对安徒生其他的童话作品,比如《美人鱼的故事》《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进行了解。
  讲解完作者以及相关作品后,王娜老师就开始重点讲课文《皇帝的新装》。首先,初识课文环节,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收到指令后,同学们迅速进入四人一组的讨论状态中。“装”“奇”“骗”“假”……同学们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每一个同学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气氛非常热烈。
  最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王娜老师将“装、奇、骗、虚、蠢、衣、猜、笨、假、诚”这10个字写在黑板上。到底哪个字是最佳答案呢?王娜老师笑着说:“要想找到最佳答案,还要从课文中寻找。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详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
  首先,王娜老师让同学们用排除法。因为题干中提到了“故事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所以先把10个字中描写人物的字去掉。然后用检验法,将剩下的几个字一一放到对应的故事情节中,看是否适用于所有人。最后使用比较法,看看哪一个字更准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中,最后得出了最终答案是“骗”字。
镜头二
老师步步引导 找出文章主题
  初识课文之后进行的是跳读课文环节,思考“文中的各个人物是怎样围绕着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文中的主要人物有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和小孩,王娜老师将这几个人物列在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几个人物和“骗”字的关系。
  “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对于皇帝和骗子这两个人物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那么官员、百姓、小孩和‘骗’字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呢?”针对王娜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面对各种各样想法,王娜老师又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同学们朝着正确答案的方向去思考。“百姓传骗、官员助骗、小孩揭骗”,在王娜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最终将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清楚了。王娜老师继续讲解,这篇文章围绕一个“骗”字,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接下来,进入精读课文环节。王娜老师让同学们找出文中对皇帝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皇帝的人物形象。同学们都低下头认真阅读,将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勾画出来仔细体会。交流见解时,学生通过模拟朗读,结合关键字词,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边阅读边分析,老师顺势引导,文章主题自然呈现。
  “语文教学和其他的科目不一样,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就像这篇文章,其实故事很简单,孩子们也都知道,可是要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作者想反映的社会现象,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思考。我主要是想教给孩子们一点,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找出人物特点,进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主题。”王娜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提倡先抛给学生们一个“抓手”,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启发,而不是替孩子去想,影响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记者体会
语文教学就是 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
  大家常常说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语文课无需太复杂,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将这两点结合,教给学生一点知识、提升一点能力、引发一点情感共鸣。
  《皇帝的新装》一课,故事情节一目了然,授课老师设置“故事情节围绕哪个字展开”环节考察的是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而“皇帝心理活动的揣摩”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正所谓相由心生,学生在掌握主角心理活动的同时也就感知了其心路,人物形象也就明确了,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在该堂课中,王娜老师设计的这些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一步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同时结合之前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学生们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把握就会更全面,再结合拓展阅读,就能提升学生赏析文章和写作的能力。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这节课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析童话,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文章中的“真”,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读童话,明确希望大家能保持童心,并以其为镜反思自己,这就是一种共鸣。正所谓,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