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方提及35个、美方提及52个潜在打击目标,局势越发紧张 有美军驻扎的伊拉克萨拉赫丁省拜莱德空军基地及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所在的巴格达“绿区”当地时间1月4日晚遭炮弹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警告伊朗,若美方人员或设施遭袭,美方将对伊朗52个目标实施迅猛打击。分析人士指出,指挥官苏莱马尼之死引发美伊紧张局势骤然升级,同时也导致中东地区局势更趋动荡。 伊方提及35个目标作为报复美方的潜在袭击对象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日表示,伊朗方面将对美军打死伊朗高级将领进行“强硬复仇”。伊朗总统鲁哈尼4日说,美军空袭致死苏莱马尼是美国针对伊朗犯下的“严重罪行”,美国为此将面临长期后果。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吴拉姆-阿里·阿布哈姆扎3日晚些时候告诉伊朗半官方媒体塔斯尼姆通讯社记者,将惩罚身处伊朗打击范围内的美国人,同时提及袭击海湾地区船只。 阿布哈姆扎说:“霍尔木兹海峡对西方而言是要塞,大量美国驱逐舰和军舰从那里经过……伊朗很久以前已经掌握这一地区重要美国目标……这一地区大约35个美方目标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在我们的打击范围之内。” 黎巴嫩“广场”电视台报道,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真主旅”警告伊拉克安全部队远离美军基地,时间“从周日(5日)晚开始”,距离“不少于1000米”。 美方回应,若遭遇袭击将沉重打击52个伊朗目标 特朗普4日在社交媒体“推特”说,为回应苏莱马尼之死,伊朗“肆无忌惮地提及(打击)特定美国资产目标”,美方“以52个伊朗设施为目标”,其中一些“对伊朗和伊朗文化至关重要,那些目标和伊朗自身将受到迅速且沉重打击”。 特朗普没有提及那些目标的具体名称,说52个目标“象征”52名曾经遭伊朗挟持的美国人质。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爆发以后,52名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人员当年11月起遭伊方扣押444天。“美国不想再受到威胁!”特朗普说。 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的国家安全官员科林·卡尔不认同把伊朗重要文化遗址列入打击目标,他在推特写道:“以文化遗址为(打击)目标是战争犯罪。” 无人认领,伊拉克首都“绿区”等遭4起火箭弹袭击 伊拉克国防部确认,4日晚发生4起火箭弹袭击。一枚火箭弹在首都巴格达“绿区”爆炸,临近美国大使馆;一枚落在巴格达贾德里亚区;另外两枚以巴格达以北拜莱德空军基地为目标。没有人在袭击中死亡。 美国主导的打击极端主义组织“伊斯兰国”国际联盟5日早些时候确认,驻扎有国际联盟军队的伊拉克基地附近遭遇袭击,驻扎人员没有受伤。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了袭击。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采取极限施压措施,导致美伊关系不断恶化。美国企图通过“斩首”伊朗高级将领,进一步向伊朗极限施压,但此举触及伊朗底线,不排除遭到大规模报复的可能性。 虽然美伊斗争趋于尖锐,但双方走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面临2020年大选的特朗普有意借打压伊朗转移国内矛盾并增加选举砝码,但无意发动战争。伊朗方面在经济制裁下国内出现一些民生问题,与美国“硬碰硬”只会令国内形势雪上加霜。 美伊70年间的爱恨情仇 ●1953年8月1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参与的伊朗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政权。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当年11月4日,伊朗学生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馆内美方外交人员444天,这一事件被称为伊朗人质事件。此后,美伊关系长期紧张、敌对。 ●1980年,美国与伊朗断交,没收伊朗资产,并禁止与伊朗的多数贸易往来。美国此后对伊朗采取“遏制”政策,多次指认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研制核武器。 ●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一架从阿巴斯港起飞的伊朗客机在飞往迪拜途中,被美国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发射的两枚导弹击落,机上290人全部遇难。迄今,美国对这一事件只表示“遗憾”,拒绝承认错误。 ●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对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将伊朗斥为“邪恶轴心”国,引起伊朗震怒。 ●2013年8月,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9月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电话交谈,为两国最高层级30多年来的首次对话。 ●2015年,伊朗同意与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及德国,签署伊核协议。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对伊朗实行严厉经济制裁,导致美伊关系急速恶化。 ●2019年,随着波斯湾紧张局势持续,美国派遣航母打击群及B-52H轰炸机前往波斯湾,双方发生多次摩擦。 ●2020年1月3日,美国对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动无人机空袭,击杀伊朗负责中东军事行动的“重要人物”苏莱马尼,伊朗誓言报复。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