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创富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战疫
 
标题导航
当心这八类金融套路
构建四种机制支持复工复产
银行间市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规则发布
近期股市操作:只低吸不追涨
信用卡的那些事
2020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心这八类金融套路



  日前,央行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3·15金融消费权益保护②常见金融消费“套路”案例集锦》,揭示了八类金融“套路”,套路贷、不合理的金融服务费、个人信息泄露等入榜。
  小贷公司套路深
  案例:刘先生向某金融小贷公司借款250万元,月息4.5%,期限2个月。该公司扣除首月利息后仅支付刘先生239万元。后该公司故意扣留刘先生房产证,致其无法向银行贷款,而未能按期还款。该公司多次暴力催收,迫使其签下空白合同,恶意叠加债务。
  提示:“套路贷”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非法侵害群众合法财产,社会危害性极大。消费者借贷应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避免上当受骗,利益受损时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混淆存款与理财
  案例:某银行将“×红·五年期定期存款”与“S款开放式理财产品”置于同一页面营销宣传,并放大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5.20%”宣传标语,致使王先生将存款与理财产品两类不同性质的金融产品混同,购买了风险更大的理财产品。
  提示:消费者要时刻留意此类陷阱,增强风险意识,了解理财产品的特点,遇到高收益产品切忌因一时贪念而冒险投资,需要考虑风险承受能力,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假借抗疫之名欺诈
  案例: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抗疫的心理,通过虚假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资,编造虚假疫情信息,以及虚假献爱心捐款等进行诈骗。
  提示:消费者面对疫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了解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花样,时刻保持警觉。转账前一定要进行多渠道确认,浏览新闻要上正规网站,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信息和链接。

信用卡国外被盗刷
  案例:“您尾号3879的信用卡在海外网站消费3899美元。”李女士是一家企业负责人,经常要去国外出差。但近期她一直在国内,却收到了这样的短信。经向银行咨询,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了。
  提示:消费者要提高个人风险意识,境外刷卡消费时及时保管好卡片和个人信息,并通过向银行申请关闭海外无卡支付、购买盗刷险等方式提前预防风险。如发现被盗刷,可第一时间与发卡行联系。

 黑平台高收益陷阱
  案例:胡先生经朋友推荐下载了一款手机理财APP,并购买了一款年化收益为25%的区块链保本理财产品。半年后,胡先生发现该理财APP已打不开,平台联系人也消失不见。他还有7万元没有拿回来,至今追款无果。
  提示:消费者要理性投资,不要被高收益诱惑,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网上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持牌金融机构网站。同时,对于“低投入高收益”的投资理财,务必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

 未经允许开业务
  案例:张女士在某银行办理社保业务,工作人员对其身份证正、反两面拍照,并进行了人脸识别等操作。之后张女士经常收到“××云服务”的平台短信,后发现自己已经注册该行“××家园”并激活了相关业务。
  提示:某银行工作人员在未进行告知或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业务,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乱收金融服务费 
  案例:某车主分期购车时,被要求开通某金融服务,并缴纳1.5万元金融服务费。
  提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消费者要仔细询问商家收费情况及依据,发现不合理和非法收费,应当果断拒绝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个人信息被泄露 
  案例:马先生在某银行办理了房贷、商贷等业务并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后,常常接到小贷公司或者银行的电话,询问贷款需求。马先生报案后发现是这家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将其个人信息倒卖给了一些所谓的合作机构。
  提示:银行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规定,违规贩卖客户账户信息、征信记录等,涉嫌违法犯罪,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综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