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正是“户户通”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机。4月6日,记者了解到,为早日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昌乐县鄌郚镇抢抓机遇、全面动员,迅速掀起道路“户户通”建设的高潮,各村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在外贤能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这其中,有一批身份“特殊”的人,他们是刚刚脱贫以及还未脱贫的贫困户、低保户。 老党员捐款1000元 “村里修路,我奶奶杨凤英捐款1000元。”南展村“户户通”捐款倡议书刚刚发到微信群里,村党支部书记路海行的微信上就收到了村民路京典的1000元转账,并且交代“别在群里公布了”。路海行说,他没想到村里第一位捐款的是85岁老党员杨凤英,老人家里条件并不好,去年才取消低保。 原来杨凤英已瘫痪在床多年,与儿子路洪新、孙子路京典共同生活,之前因为生活困难,村里为她办理了低保。去年,路京典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便主动要求取消了低保。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些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如今我们有能力自食其力了,不能光靠着国家帮扶。” “我奶奶1956年就入了党,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村里修路号召大家捐款,她提出要捐1000元。”路京典说,他们家3口人,奶奶捐了1000元后,他父亲又捐了600元。 “村民都很支持,积极性很高,目前共筹集资金34万元左右。收到大家的捐款,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肩上的责任也沉甸甸的,我们一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户户通’道路硬化,并逐步完成村内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完善排水沟,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也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路海行说。 贫困户送来600元 除了南展村,南刘家沟村的贫困户、低保户也尽自己所能,为村里的“户户通”贡献一份力量。在开完“户户通”捐款动员会的第一天,南刘家沟村的捐款工作还没正式开始,村民刘振富便来到村委办公室,将600元钱送到了筹资小组成员手中,成为该村第一名捐款者。 在场的村干部很惊讶,都知道他生活不容易,劝他把钱拿回去,憨厚朴实的刘振富急了:“平时村里对我很照顾,吃的用的住的都替我操着心,我也没有更大能力为村里做什么,这次修路我一定要出点力。这600元钱,别嫌少,多少是我的心意。” 44岁的刘振富是南刘家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股骨头坏死导致肢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单身一人的他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残疾人补贴、低保金。在听说村里“户户通”修路,号召村民捐款后,他把省吃俭用攒下的600元钱全部拿了出来。 不只刘振富,南刘家沟村的4户贫困户、2户低保户全部捐款,刘振会600元、李金城800元、王仕俊800元、刘文合1200元、董庆云400元……“看到贫困户、低保户纷纷前来捐款,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感觉再多困难也不怕,再苦再累也值了。”南刘家沟村村干部说。 据了解,在鄌郚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荣山官庄、秦家河洼、高二等村的“户户通”工程已全部完工,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出门就是硬化路的美好家园梦,其他村的“户户通”工程也在加紧进行中。 本报记者 窦圆娜 通讯员 韩春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