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九曲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白浪河泅渡
2020年04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浪河泅渡



  □ 文/齐鲁滨 □ 图/浞水逸人
  白浪河是潍坊的母亲河,老潍县县城与东关坞隔河相望,一河穿两城的建城格局很像扬子江畔组成大武汉的武昌和汉口,多瑙河横穿其间的布达和佩斯。建国后,城市的政治、文教重心东移,昌潍地委、昌潍专员公署、昌潍医学院、昌潍人民医院、昌潍农科所,这些新兴机关单位的位置,又都不约而同地邻近了潍坊城区东郊的虞河和张面河。白浪河自南向北迤逦而来,当年其流经市区的河段大抵是从上流南端的铁路桥、国防桥(现健康桥)、战备桥(现民生桥)、胜利桥(现彩虹桥)、东风桥(现亚星桥)……依次往北排下。
  当年潍坊至青岛的公路叫国防路,这条沙土质的战备公路上横跨白浪河的大桥叫作国防桥,这是白浪河上专供火车通行的铁路桥以下最南端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从命名上,国防桥就迥异于白浪河上的“胜利桥”“大石桥”“小石桥”等以人文色彩或地域特点署名的桥梁。“国防”,更直接、更明确、更实际地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让人升腾起高大上的家国情怀,这是那个年代的男孩子普遍拥有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一时间我们自行把国防桥当成“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和我们畅谈热议的中心。
  那时的国防路车流量不大,桥上行人也踪迹稀少,我们许多次专门走了很远的路去桥上瞻仰观光,漫步游荡,踟躇徜徉。间或一两辆解放牌大卡车开过,能明显地感受到桥墩像安装了一些巨大的弹簧,微微颤栗,非常神奇,让人一会儿联想到战斗故事片《奇袭》中我志愿军方连长带队侦查的“康平桥”,一会儿联想到许世友将军调动装甲部队开上的“南京长江大桥”,甚至我和小六儿、田三儿、保安儿、光亮、天纵、建军儿、二胖子等小伙伴在桥上坐而论道,大声争论国防部或总参谋部的高级幕僚战备值班时,在大比例军用地图上对白浪河国防桥会使用什么样的标号;我军的各种重装炮车、坦克怎样隆隆驶过……
  白浪河上的民生桥当年尚未正式命名,早期也曾叫作战备桥,开始只是一个较低矮的钢筋水泥结构拦河坝,河坝中心位置留有孔洞,装有木闸板,用以汛期调控河水流量,实际上属于滚水桥、漫水桥,或叫水下桥。白浪河是受季节性水流量影响明显的河流。春秋两季水流平稳均衡,冬季水流放缓,河面封冻。每到夏天雨季来临,进入汛期则流量骤增,河水暴涨,河面扩充,水位上涨,水气蒸腾,浊浪翻滚,激流湍湧,一片汪洋。这时,河水漫过桥面,即便一两尺深,仍不时有行人挽起裤腿,放胆扛着自行车强行涉水过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桥至战备桥之间这一河段,两岸杨柳依依,绿植繁茂,浓荫密布,河面开阔,河床平整,水质清澈,河心处水深两米左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泳及暑季嬉水纳凉的好去处。河西岸南端是人民公园、工人文化宫;北端是一个偌大的果园;东岸南端是庄稼地;东北是当年潍坊市唯一的标准游泳池,高墙围筑,对市民开放,须购票入内。游泳池墙外又由市政专门修筑了露天更衣室(处),沿河垒砌了石岸,留有台阶入水,石岸也可作跳水的跳台,给在白浪河游泳的群众提供了便利。可以说,这就当时的条件而言,已是考虑得相当周全了。河东岸沿民生路自东往西依次排开,为隶属于中央八机部的潍坊柴油机厂、潍坊造纸厂、潍坊机床厂,那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潍坊的动力之乡或潍坊的“鲁尔工业区”。只可惜那年代造纸厂的工业废水未经任何治污处理即径直排入白浪河,如酱油汤一样浑浊的火碱水翻卷着白沫,日夜不息地汩汩汇入白浪河,污染了战备桥以下的白浪河水质,破坏了白浪河下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战备桥以下的河段也就不适合游泳了。
  游泳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潍坊方言中将“游泳”说成“下河”“洗澡”“耍水”,“水”字用法颇近古风,如古语中有“凫水”“水勇”“水师”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潍坊孩子一到夏天就成天个去游泳,有买票上游泳池的,更多的就是上白浪河、虞河、张面河。
  游泳姿势有很多种,潍坊话中的“打澎澎”,即北方官话中的“狗刨”;蛙泳,潍坊话叫“扒水”;侧泳,潍坊话叫“抗水”;自由泳,潍坊话叫“甩(sh ǎi)水”;仰泳,潍坊话叫“仰嘎凫”;水中直立浮动,叫“踩水”;不习水性,游不起来,沉底呛水,叫“秤砣凫”。“扎猛”,有跳水、入水、潜水之意。身体前趋,头部入水,叫扎猛,埋头水中划水,两次换气之间,也叫扎猛,如通常说的“一猛子能扎八丈远”,一丈十尺,计三米有余,三八二十四、五米,整好是标准游泳池的宽度,一个猛子下去,这头入水那头出来,一般潍坊孩子也都没有问题。与土耍扎猛最接近的跳水方式应该是“鱼跃式”,最简单是直立入水的“冰棍式”,还有“镰刀式”“飞燕式”“翻滚式““背跃式”,那就都是些洋学生玩出的洋耍了,还有集体组合具备相当体操难度的“叠罗汉”,一拥而上,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捂着蛋子,故意摆出各种怪异洋相动作的花式跳水“下饺子”。口中念叨的是“到大风浪中去锻炼”,心里挂挂的就是:“今们儿下半晌我待叫上小四儿去下河洗澡啊!”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武汉畅游长江,许多年里,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游泳专属纪念日活动,万千群众年年组织武装泅渡、水上游行、列队游泳的盛大水上嘉年华和军民狂欢。潍坊的活动以国防桥作为入水始发处,就倍具威武豪壮之仪式感了。泅渡队伍经过临时搭建的位于游泳池位置的主席台检阅台观礼台,接受两岸沿途成千上万密密匝匝围观张望看热闹的群众的欢呼鼓掌。
  武装泅渡,指的是解放军、基干民兵及其他武装力量、成建制的基层组织与小股单位,或携带武器装备在江、河、湖、海中的强行突击行动。武装泅渡是我军运用娴熟的战术动作,于南方水网地区更是适用普遍,包括泅渡中向敌方目标开枪射击。上世纪60年代的大比武中曾有纪录片、教学片留下了这种实兵演练的高峰影像文本记忆。那时只要是大型群众活动,无论庆典集会、游行示威,解放军的参与频率极高,而且永远都是处于第一批次、第一梯队、第一团块、第一阵容,这武装泅渡自然也是打头剋、重头戏、重要看点。
  我军65式军装与红军时期的军装几乎没有太大差异,也没有形成显著的代际关系。65式军装简单明了,简捷明快,只分夏装、冬装,也不分作训服、迷彩服、常服、礼服,而是军帽、军褂、军裤、军鞋,“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水壶、挎包、武装带,从上到下,一服到底。65式取消军阶军衔,人民子弟兵讲究官兵一致,干部服、战士服只有细微不同,干部服上衣有四个口袋,战士服只有两个胸兜,干部扎皮革武装带,战士的武装带为棉线织造。可想而知,干部服的四个兜水中泅渡时反倒更容易兜水,增加阻力。我军条列条令规定,行军打仗武器弹药不离手,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打被包,武装泅渡也是要打被包下水的,只是与陆上的要求与方法大不相同,你要用单兵橡胶军用雨衣将被子包裹严密,捆扎结实,使其放到水中就变成一种气囊式的漂浮体,然后置于前边泅泳推行前进,被包上可架班用轻机枪、AK-47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半自动突击步枪等单兵轻型辎重。水中的队列以班、排为基本单位,成战斗队形或检阅队形游泳凫水推进。虽然无法像在陆地操练那样齐步走、踢正步,但一声号令,口号振天,激越嘹亮,也还是精神抖擞、士气高昂的。
  着装下水,长裤长褂呼耷着,阻力很大,事先下头把裤腿脚子挽过波拉盖儿,上头把袖筒挽过拐住头子,尽量做短打省些力气。最麻烦、最容易出纰漏的是,往往靠被包带捆扎的被包难以完全抵御往里渗水,而一旦渗漏,被包出水时将死沉烂沉,战士登岸,陡增重负。曾见有被包松动渗水泡湿了被子的小兵,出得水来,浑身湿军装呱唧呱唧紧贴躯体,持枪追队,后背上的被包哗哗啦啦沥沥啦啦像小瀑布一样水流如注,小兵紧锁双眉,咬紧牙关,呼哧带喘地拼命跑着,指挥官仍在前边不停地大声发令:“快快快!快快快!跟上队伍!快跑!”
  紧跟解放军武装泅渡的是工人及机关单位的水中游行。水中游行,就是把陆上游行的模式悉数挪到水中进行。旗队也挪到了水里,旗手边游边举着红旗,只是军鼓腰鼓,铜号喇叭,不适合在水中敲打吹奏,省略了这一类仪仗,后边的游行队伍,无非就是边游边组合列队边呼喊口号了。
  接下来轮到学生方队作预备下水了,各校带队老师纷纷发话召集自己的学生……“二中的同学二中的同学,女同学在前头,男同学在后头,再看看都到齐了吗?再看看你前后左右的人对不对,脱衣裳,脱衣裳,跟着前边的!”我这时才突然有一种很不自然、很羞涩、很不好意思、很变不住脸的感觉——啊呀呀!这是当着所有熟悉的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上课又天天不说话的还在课桌上画“三八线”的女同学们脱了个大光光啊。浑身上下赤条条只剩一块巴掌大的小布片做三角游泳裤头,光腚劈叉滴、白列扯滴,这是要让人在大天白日、大庭广众之下把咱这胸呀背呀胳膊呀肱二头肌呀肚皮呀腿上的汗毛呀都看个结结实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滴啊。我突然有些心慌,周身发紧,似乎身体也立时收缩了一些尺寸。我暗暗叫苦,十分后悔,谁叫咱彪呼呼地报名参加来,我要是不承认会游泳不举手报名不就不用来出这份洋相了么?这可是正式的早在40年前咱就“嗨皮”了一把泳装首秀昂。看看周围的同学也都是面部有一种异样的表情,互相没话找话地胡乱说点什么,唯一明确的就是避开一切与身体有关的字眼儿,自我解嘲,反正都是些只窜了个子还没“放粗”身量的豆芽型青涩少年,叫人看了个鲜的就看了个鲜的呗。排队走吧,下水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