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九曲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战疫

第03版
战疫
 
标题导航
呱哒板子“呱哒哒”
塑料底布鞋
2020年04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呱哒板子“呱哒哒”



  在塑料拖鞋、塑料凉鞋兴起之前,夏季必备人人都穿的是木头“呱哒板子”。这种呱哒板子是用厚度适宜的木板依脚型割出,在脚前掌处用旧皮带或厚帆布带子作成横绊,把两侧钉在木板上固定好。木料往往选用轻快、坚硬、便当易得的各类杂木,如松木、柳木、槐木、杨木等等。梧桐木木质虽轻便,但太松软,不耐磨,不吃力,钉绊易松动脱落,故一般不宜选用;枣木木质则太韧硬,不吃钉,钉子不易钉入,密度比重较大,穿着不轻便,也不宜选用。
  叫呱哒板子而不叫木拖鞋、木拖儿,纯属一种以象声词命名而不像“皮鞋”“布鞋”“塑料鞋”那样以质地材料命名,是一个特例。这样吃钉、耐磨、凉快、宜干宜湿、穿行自如的呱哒板子就是一夏天的“凉鞋”了。当然那时也穿过用稻草或蒲草编结的拖鞋或旧布鞋剪掉后梆改成的“沓拉鞋”,但就脚巴丫子的穿着体会来说,都不如木头呱哒板子来得更舒坦、挺脱、便当、省事。
  呱哒板子有点像中国古代盛行或日本现代依然穿着的木屐,作用相同,但制式各异。木屐像个小板凳,而呱哒板子就是个板子,更简易、更实用。穿习惯了,除了“呱哒呱哒”的响声更大更有特色,走路、小跑、跳沟、爬坡、翻墙,去茶炉提水,去食堂买饭,去菜组买菜,去门市部打酱油,去篮球场看露天野摊子电影……和穿球鞋也没什么两样,就算是没有穿球鞋跑跳自如,但至少蹚水不怕,而且打架时,紧急关头脱下来胡乱砸一通,可以当自卫或攻击的武器。不光这些,在晴好的天气里,我曾用呱哒板子扑打过飞舞的蜻蜓;在夜幕初降时,用呱哒板子投掷过在头顶上悠忽盘旋的蝙蝠,它迎着蝙蝠的超声波在夜空中一次次垂直升空,进行短暂的飞行。那会儿还时不时地找准机会就提溜着呱哒板子光脚丫子走走,雨天蹚蹚水洼,晴天踩踩软泥,遇上田野里浇地的水渠,就把呱哒板子扔进水里让它随水漂流,想象中,仿佛两艘巡洋舰劈波斩浪航行在辽阔的大海上……这都是只有童年的夏天才能享受到的无拘无束的快乐和欢欣。只是不能穿着呱哒板子去上学校,也不能穿着去长途跋涉。如果哪一天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要去一处超过5公里的地方,为了脚巴丫子长时间愉作地行动自如,保险起见,还是先回家去换鞋。
  中国素以盛产能工巧匠著称,中国文化的历史遗存处处显示出我们是一个崇尚手艺、敬佩手艺、欣赏手艺的民族,我们民族也有一种热衷于因材施艺、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当然那些年里也是由了物质的匮乏促动了这些民俗民风,方方面面都在体现着这种动手能力和劳作水平。人们把会点木工活儿的人叫作“二木匠”,把会点剪裁缝衣服的人叫“二裁缝”,把自己动手砌墙垒屋会干点泥瓦活儿的人叫作“二窑匠”,把能在家多少操持几个菜但还上不了大席台面的人叫“二厨子”,以此类推,也无形中为咱们语言学宝库中增加了许多词条。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的日常用品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家具啊,衣服啊,鞋啊,呱哒板子也在其列。开始呱哒板子是家长给做,我总是在一边仔细观看。父亲找来些木板,让我和弟弟把脚踩在板子上,用铅笔依脚型画好轮廓尺寸,然后抽两口烟,再用锯子依轮廓锯出来,歪起头,眯着眼睛瞅瞅,拿刀砍一砍削一削,再拿砂纸砂轮儿或到砖地水泥地上蹭一蹭磨一磨,找来半截旧皮带,依照脚面绊处剪好,再将皮带的两头用钉子固定在呱哒板子的两侧。穿上试试,走两步,走两步,“呱哒”“呱哒”“呱唧唧”,一双呱哒板子这就做成了。后来,我就有样学样,绊带儿掉了,自己修理;后跟磨损大了,再剪一块小胶皮补上,只是这样走起路来,“呱哒”声就不那么清脆了。再后来,我就可以自己做整双的呱哒板子了。生活的困顿迫使人们要付出更多的劳作与艰辛,但从过程的探索中得到了一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成就感与心理满足。
  一个人在青涩的成长期往往会把某些劳作与游戏玩耍融为一体,动手能力或对手艺的欣赏与迷恋及获得成果的愉悦都在其中。从最初阶段的将一张纸折叠成“宝儿”、千纸鹤、纸手枪;切削一截树枝作个打的尜儿、抽的懒儿;把六片小布头缝制成沙布袋;用钳子将粗铁条弯成弹弓叉,做一把弹弓枪;割锯一块木板做一把逼真的木头手枪;用几块小木板做个储物盒;直到用搜集来的一堆碎木板钉一个小板凳、自己做一双呱哒板子也就不算个什么奇事儿啦。
  比较而言,我还觉得这种绊带从脚面跖骨处绕过脚面子,直接插套的呱哒板子省事、舒坦,从来也不习惯、不喜欢那种“人”字形的呱哒板子与拖鞋的穿法。半大孩子自在随便惯了,连脚巴丫子也受不了那种约束,总感觉那也太不得劲、太洋气。
  许多年前去“玉露春”洗澡,洗完澡从热气蒸腾的浴池里光着腚出来,热络的服务员一边给你从后背披上个干净的大浴巾,一边脚下就给你递上双呱哒板子,这就是脑海中最近的关于呱哒板子的记忆。
  呱哒板子终于还是消失了。当年大人小孩穿着呱哒板子满街溜达,“呱哒”“呱哒”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凭着那些微差异的“呱哒”声,就能听得出来者是大人还是小孩儿,是男人还是女人,是熟人还是生人。那是夏天远去的故事和风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