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我市援鄂医护队员的母亲们无不煎熬度日,每时每刻都在为子女担忧着。5月10日母亲节,援鄂医护队员们用不同的方式,给各自的母亲庆祝了这个特殊节日,感恩她们在援鄂期间的付出。记者记录下了这些伟大的母亲,在那段日子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桂之(女儿范春华) 一家人一起吃饭 是最开心的事儿 范春华是我市援助湖北医疗队中返回最晚的队员之一,母亲节这天,她不仅给母亲准备了红包,而且还陪着母亲外出游玩,给母亲检查了身体,补了牙。提及孝顺的女儿,范春华的母亲王桂之开心得合不拢嘴。 在女儿援鄂期间,王桂之每天都在担心女儿安危。女儿完成任务回来后,她为女儿感到自豪。“女儿是好样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王桂之说。 2月1日,女儿就接到了援助湖北的通知,王桂之知道这事后彻夜未眠,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让她到了湖北后好好照顾自己。“我今年66岁,这个年龄本来就是觉少,听说女儿要去抗击疫情,更睡不着了。”王桂之告诉记者,对于湖北疫情,大多是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的,女儿去了后直接面对患者,这让她很担心。 2月2日,是王桂之一家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女儿出发驰援武汉,同时也是女儿38岁生日,农历生日和公历生日恰巧在一天。“这样的生日,多少年才能碰到一次。然而,女儿没有在家过生日就出发了,当娘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王桂之说,按照当地习俗,她给女儿买了一双红袜子,放进了行李中。“在那段时间里,唯一的心愿就是盼望着女儿平安归来。在今年的母亲节里,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李云惠(儿子宋兴浩) 只要儿子在身边 每天都是母亲节 “妈,这个好吃……别光吃菜,多吃点肉!”5月10日,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兴浩正好休班,陪母亲度过了一个格外珍贵的母亲节,一起去吃了自助餐,感谢母亲在他援鄂期间的付出。宋兴浩的母亲李云惠高兴地说,只要儿子在身边,每天都是母亲节。 李云惠告诉记者,她平时住在昌邑老家,在儿子援鄂期间,她守在儿子在潍坊的房子里,一直等到儿子平安归来。“1月25日,儿子接到了医院的通知,说是要去湖北抗击疫情。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既担心又害怕,但又不能不让孩子去,连忙给他收拾了随身物品,当天下午5点就出发了。”李云惠说,孩子去了湖北后,她心里空落落的,还不敢给儿子打电话,怕耽误他工作,只能等儿子打来电话。 在儿子离开的70多天时间里,李云惠天天盼着儿子早日完成任务回家。“孩子从毕业后,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也是第一次参加医疗救援工作。”回忆起儿子援鄂的那段时间,李云惠泪流不止。 宋兴浩告诉记者,4月5日他结束休整后回到潍坊,看到了“盼儿归”的母亲,感慨万千,心想以后一定要多陪伴她。母亲节,中午陪母亲吃完饭,下午他又陪母亲逛街。 刘素贞(女儿谭莹) 今年母亲节 过得最踏实 谭莹是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派出的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母亲节这一天她正好休班,能陪伴母亲,而且还为母亲做了晚饭。“白天我们想和母亲一起去滨海游玩,母亲因为上班没能去,所以我下厨给她做了拿手的菜。”谭莹说,在援鄂期间,母亲不仅帮着照看孩子,还为她操了不少心。 谭莹的母亲刘素贞今年54岁,提及女儿去湖北抗击疫情的经历,声音有些嘶哑,即使在女儿回来时,她心里依然有很多担心。那段时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2月12日,对于刘素贞和家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她唯一的女儿即将驰援湖北了,心里难免忐忑。“当时我们一家人在吃晚饭,女儿突然接到了医院领导的电话,通话时间不长,女儿只是答应着。”当时的情景,刘素贞历历在目。她问女儿是什么事情,女儿说医院安排她去湖北抗击疫情,“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里非常杂乱,更多的还是担心”。 刘素贞告诉记者,对于湖北疫情,当时多是从新闻上了解到的。女儿也经常将救援患者的视频发回来,她想看又不敢看。“想看的是女儿工作状态,不敢看的是防护服里的女儿忍受的煎熬,有一次女儿还因为缺氧晕了过去。”刘素贞哽咽着说,这么多年来,今年的母亲节过得最踏实。 岳爱兰(儿媳梁超超) 一家人在一起 才是最珍贵的 母亲节当天,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梁超超,为她的婆婆买了一件新衣服,作为节日礼物。同时,她还和婆婆一起包了水饺,全家人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母亲节”。 梁超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知作为母亲的不容易。在今年援助湖北期间,她婆婆帮助照看两个孩子,付出了很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她非常想说一句:“妈,您辛苦了!” “在湖北那段日子里,最牵挂的就是两个孩子,但为了给患者做好护理,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梁超超对记者说,每当休班时,她就会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2月20日,是我儿子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缺席儿子的生日,我感觉心里有些愧疚。”梁超超说,是婆婆对孩子的精心照顾,让她在前线抗疫没有后顾之忧。 梁超超的婆婆岳爱兰告诉记者,儿媳妇去湖北抗击疫情,这是全家人的骄傲,他们理应做好后方保障。“儿媳妇每次打电话来,我都让她放心,孩子在家里非常好。她在一线救援,我们很担心,却又不能说。直到她回到家,我们才放心。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珍贵的。”岳爱兰对记者说。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