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允许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引来市民一片点赞声 近段时间,“地摊经济”话题备受市民关注。5月30日晚,记者走访高新区部分沿街餐饮店看到,在店外摆摊的不少,人气也挺高,商家和顾客都非常欢迎。据悉,为缓解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进一步刺激消费,高新区允许部分有条件的沿街商铺适当店外经营,引来一片点赞声。 餐饮店外摆桌卖烧烤,不占人行道 5月30日晚,记者来到高新区金马怡园小区,看到门口南侧有两家餐饮店,一家是烤骨头店,另一家是家常菜店,均在店外摆放了几张餐桌,兼营烧烤。尽管当晚天气不算很好,但几张餐桌上都有顾客。 记者又来到北宫东街与蓉花路路口北侧路西,这里的一家特色餐厅同样在店外摆起了餐桌。餐桌摆在店外平台上,没有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少市民正在用餐。 随后,记者来到高新区惠通巷,巷内几家餐饮店也在店外摆放了餐桌,其中一家烤串店外,十几张餐桌全部爆满,使得这条背街小巷挺热闹。 便民摊点群晚上9时多仍然挺热闹 当晚,记者来到玉龙北巷与蓉花路交叉口东南角,这里有一个院子,里面不但有数家特色烧烤店,还有一个大型便民摊点群。尽管已是晚上9时多了,这里依然挺热闹。 记者走了一圈看到,这个便民摊点群面积不小,而且经营的种类非常丰富,不但有蔬菜、水果等生活日用品,而且还有数量非常丰富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烤鸡爪、铁板鱿鱼、无骨鸡柳、烤面筋、牛肉汤、豆腐蛋糕、酸辣粉、小龙虾等等,不少特色小吃摊前都有顾客在排队购买。还有不少小吃摊在空地上摆上了餐桌,市民可直接在此就餐。 业户 生意一下好起来 在金马怡园小区门口南侧经营着一家餐饮店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的餐饮店遭受巨大冲击,前几个月不但没收入,还要倒贴钱,日子非常难熬。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气温逐步升高,生意才有了好转,但还是一般。 在了解到城管执法部门允许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后,刘先生尝试着在店外摆了几桌,没想到生意一下子好起来。刘先生说,城管执法部门这种人性化执法,给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刺激作用,提振了他们业户的信心,让他们都很感动。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也非常自觉,不占盲道和人行道,及时清扫卫生,有序摆放桌椅。 北宫东街与蓉花路交叉口北侧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则介绍,城管执法部门允许他们店外经营,但有严格的条件,不得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能噪音扰民,及时清理卫生,不能店外烧烤,即便如此,他们仍特别高兴,“这次确实感受到了政府为老百姓考虑的执法模式,心里挺热乎。我觉得信任是相互的,政府允许我们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我们如果还随意侵占人行道盲道,噪音扰民,那就说不过去了”。 市民 感受烟火气挺高兴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近几年,店外经营基本上消失了,想体会夏季吃露天烧烤的那种快感很难了。现在能在店外就餐,既可以减少店内聚餐存在的风险,又可以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挺高兴。 家住高新区怡和四季园筑小区的市民刘玲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就在便民摊点群旁边,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逛逛,买一些蔬菜瓜果等食品。她觉得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去一些便民摊点群和小摊上购物,确实非常方便,而且也很划算。在她看来,一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往往就是大排档。“这里几乎天天晚上都非常热闹,平时日常所需这里应有尽有,步行就能过来。我觉得这一个便民摊点群同样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玲说。 不少市民也表示,无论是地摊经济还是店外经营,最关键的还是要规范有序。家住高新区润地凤凰城小区的市民杜建国说,他也注意到近段时间,城区路边出现了一些便民小摊,一些沿街商铺也开始店外经营。虽然现在“地摊经济”特别火,但他觉得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随意摆摊,而是指规范有序地进行店外经营。 执法部门 店外经营有条件 记者从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为缓解疫情对商家,尤其是对餐饮业的冲击,进一步便民利民,刺激居民消费,活跃繁荣城市经济,他们适当放宽了对沿街门店室外经营的管控力度。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商家,在不占用人行道盲道,不对正常的交通秩序产生影响,不影响环境卫生,不噪音扰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进行店外经营。 今年以来,高新区着力打造了茂街、福东巷、239·蓉花里、蓉花里步行商业街、桐荫街商圈等夜间经济特色街区,突出夜间经济拉动。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参照着上海新天地等户外营业区,先行先试,免费开放店铺门前公共区域,设置外摆区,允许商户出店经营。目前,茂街、福东巷等位置已经基本实现,蓉花路正在打造中。 该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在这些区域通过设置高端休闲桌椅、商品展台、遮阳伞盖等,展示现代化城市商业气息;严格监管标准和规范,繁荣经营业态、提升环境卫生,聚集商机人气,搞活夜间经济。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署名除外) ◎记者快评 恢复的是活力 凝聚的是民心 前几天还清理占道经营,转眼又允许店外摆摊,看似矛盾,深思却又合情合理。 原来我们治理的时候,是为了城市秩序、环境卫生;现在有条件地放开,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发展社会经济、恢复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毕竟地摊摆卖门槛低、参与度高、群众基础好,是推动群众灵活就业,恢复城市经济发展最便捷的途径。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马路市场、流动摊位,许多家庭的生计就主要靠它们来支撑,尤其是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据成都官方报道,恢复“地摊经济”以来,该市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为此还被央媒点名表扬。 当然,允许店外摆摊也不是听之任之不受约束,如何解决城市环境和店外摊点共融共生和平共处的问题,一段时间内也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摊贩,大民生。允许店外摆摊,它符合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的就业需求,是民生所向,也是一个城市温情治理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 张振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