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银龄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尺幅情深 欲献航天人
为上微信“榜单”暴走医生提醒要量力而行
2020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尺幅情深 欲献航天人



  家住奎文区鑫叶社区的张温垣今年87岁,十年间,他创作了六幅“神舟”系列书法作品。张温垣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把这些作品赠送给国家航天局,向祖国航天事业致敬。
十年创作六幅“神舟”书法作品
  从2003年到2013年,张温垣创作了六幅“神舟”系列书法作品,每一幅的设计都与当年发射的“神舟”飞船有关。6月7日,记者来到张温垣的家中,打开一幅幅“神舟”作品,听张温垣讲其中的故事。
  2003年,张温垣为“神舟五号”飞船创作的书法作品,揭开了他“神舟”系列书法作品的序幕。“2003年10月发射‘神五’飞船,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杨利伟更是我国的飞天第一人。”张温垣说,那天他看新闻时非常激动,“神五”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张温垣怀着激动的心情泼墨挥毫,写下了“金龙”两个字。这幅书法作品以字传形,通过巧妙的设计,“金龙”二字如一条东方巨龙在宣纸上腾飞。“东方巨龙腾飞巡九天,我国的飞天梦,终于在这天实现。”张温垣说,现在看着这幅书法作品,还能感受到他当时的那份激动和自豪之情。
  之后的十年间,张温垣又陆续创作了其他五幅书法作品。
  “神七”发射成功时,他用“飞天”二字表达飞船气势;“神九”上天时,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张温垣写下“嫦娥奔月”来赞扬这位航天女英雄。同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出6579米的最大下潜深度。张温垣借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来赞扬国家这两大科研技术成果;“神十”发射成功,为接下来的“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做准备,张温垣写下了“为天筑巢”“走出问天国迈进天宫号,遨游十五日圆满回祖国”。
希望把作品送给国家航天局
  张温垣是原潍坊廿里堡烟叶复烤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他一直非常喜欢书法,刚开始只是欣赏名家作品,直到退休后,社区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这才开始提笔创作书法作品。
  创作“神舟”系列书法作品,与张温垣关注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航天事业说起来似乎跟老百姓的生活离得很远,其实航天技术跟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张温垣对记者说,日常生活中导航、太阳能电池等都是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没有对外太空的探索,就没有卫星、互联网、手机、导航等技术的进步。航天技术一方面代表了国家实力,另一方面也在满足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航天事业就如考古一样,我们站在行业外或许不知道里面的艰辛,但都应该对每一位航天人保持敬佩的心”。
  聊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张温垣一下子提起了精神,说到神舟号系列飞船,他更是滔滔不绝,“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多年间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迅速,国防实力提升迅猛,标志我国跻身太空俱乐部,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慢慢缩小”。
  张温垣坦言,他有一个心愿,想把自己创作的“神舟”系列书法作品送给国家航天局。“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感谢无数的科研人员和航天英雄为国家航天事业付出的汗水。”张温垣激动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