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清华为市民制作糖画。 |
|

|
|
“匠心传承 印象潍坊”2020传统技艺暨文创作品创新主题展启动 为丰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重现记忆中的市井烟火,积极发展夜经济,6月8日下午6时,“匠心传承 印象潍坊”2020传统技艺暨文创作品创新主题展启动仪式在奎文门外白浪河畔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数十项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带着众多优秀作品在白浪河畔各展风姿,引得市民流连忘返。 参展种类丰富 市民驻足围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参展的潍坊传统技艺种类丰富,既有原生态产品,如风筝、剪纸、核雕、扒绣、布老虎、烙画葫芦、糖画、恒盛斋糕点等,又有创新产品,像杨家埠木版年画T恤、新式老猫花灯、影视剧面塑人物等。 “叔叔,这个能吃吗?”“这是捏的孙悟空吗?”“这个虎皮裙的条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面塑、糖画艺人曹清华的摊位前,不时有小朋友对这些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心生好奇。 记者看到,曹清华制作面塑的动作十分迅速,面团在他揉、掐、捏、按之间,不一会儿一个腾云驾雾的孙悟空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活灵活现的表情引得市民赞叹不已。 “没想到短短两个小时,我就卖了十多件作品,看到大家喜欢扒绣作品,我心里非常高兴。”安丘扒绣非遗传承人马玉卿对记者说。 不管是传统精品,还是新颖的文创产品,都让市民爱不释手、争相购买。“现在提倡夜经济,不少地方开了夜市,但是这种集中性的非遗文化夜市还是挺特别的。”带着8岁女儿前来游玩的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传统夜市卖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个活动将传统非遗文化项目集中在一起,既让大众可以一次性逛个遍,也有利于繁荣夜经济。“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出来逛逛,了解传统文化,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 持续到7月中旬 助力夜经济发展 “匠心传承 印象潍坊”2020传统技艺暨文创作品创新主题展由奎文区委宣传部、奎文区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市非遗保护协会等共同举办。活动6月8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在未来一个月时间里,还将举办一系列传统技艺展览、展演和交流活动。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倾力打造“四季夜潍坊、鸢都不夜城”,发展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活力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以传统技艺作为奎文区夜经济推广的亮点,从文化自信入手,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潍坊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魅力。 奎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婷介绍,潍坊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手工业发展壮观场面。全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20多个艺术类别,民间艺术家队伍达到100多人。近年来,奎文区以“文化奎文”建设为目标指引,不断加强对传统民间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力度,搭建平台全面展示民间艺术家精湛高超的手工技艺。 “让传统技艺回归百姓当中,让大家在更多了解老潍水文化的同时,助力城市夜经济的发展。”王婷表示,此举还将激发传承人的创作热情,真正实现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吸引更多人关注。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郭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