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66方砚台上雕出“一带一路”
2020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66方砚台上雕出“一带一路”



临朐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文远创作大型系列红丝砚雕
  近日,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文远创作的《一带一路》大型系列红丝砚雕惊艳面世。7月2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作品涵盖包括中国在内的66个早期加入“一带一路”国家,以临朐红丝砚为载体,选取每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文物古迹等为创作内容,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
一块砚代表一个国家,精心雕刻各国地标
  走进刘文远在临朐县城的“正文堂”,大大小小的红丝砚映入眼帘,无一不色彩艳丽、雕刻精美,用手触摸如玉般细腻。
  刘文远新近创作完成的大型系列红丝砚雕《一带一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占据了展示架的主要位置。该系列作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6个早期加入“一带一路”国家主题砚组成,整体采用古代门字砚造型,开篇砚首为中国砚,巧借砚额上流云般的纹理,在空余处雕刻了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山峦间,蜿蜒腾飞。砚堂中的天然丝纹像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砚台的底座用红木制作而成,以竹节为造型,寓意中华民族刚正不阿的气节,刻制篆书“一带一路”突出主题,使砚台和底座有机结合。这块砚台长约1米、宽约60厘米,气势恢宏。
  代表其他65个国家的砚台长27-28厘米,宽15厘米,砚额精心雕刻了每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文物古迹、动植物等,像孟加拉国选取的孟加拉虎、新加坡形似莲花的博物馆等。砚背则以浓缩的文字介绍了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概况。
参加论坛受到启发,筹备用了近半年时间
  51岁的刘文远是临朐人,1985年起从事砚雕工作,一双大手上起了厚厚一层老茧,看上去非常粗糙,执起小小的刻刀上下翻飞、十分灵活。受祖辈赏石爱砚的影响,他从小酷爱金石、书画,并自学打磨、刀刻,巧用线雕和浅浮雕手法,将材料缺点化为创作素材,并将自己所长的书画、篆刻、国学融入其中,使其更有韵味。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比赛和展览中获得金奖,他也被评选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一带一路》系列红丝砚雕的创作灵感来源,要从2018年他带着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非遗高峰论坛说起。在这次论坛上,刘文远的作品亮相后,吸引了很多工艺名家的关注,有人建议他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进行系列创作,既能展示红丝砚之美,又契合国家战略。
  回到临朐后,刘文远即着手“一带一路”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最终形成了系列作品构思。
中国砚体积更大,代表倡导国的领袖意义
  刘文远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打算借用每块红丝石的形状来打磨砚台进行创作,后来意识到这样虽然节约原料,作品却显得有些杂乱、不统一。最终,他决定采用开篇砚首中国砚与其他国家砚台4:1的比例进行统一创作。“中国砚体积更大,代表着其作为‘一带一路’倡导国和发起国的领袖意义。”刘文远说。
  红丝石花纹千变万化、石线较多,新的创作理念既要体现其精致的纹理,又要保证颜色、质地和大小基本统一,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这样一来,就需要有足够的材料储备。”刘文远说。
  经过日夜创作,历时两年多,《一带一路》系列红丝砚雕创作完成。整个作品寓意为中国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正在同世界高度融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启世界繁荣发展之门。“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希望能够宣传临朐红丝砚,带动红丝砚行业发展,进一步宣传临朐、宣传潍坊。”刘文远说。
  文/本报记者 周晓晴  图/通讯员 张克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