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时隔37年 博物馆里会“老友”
老彩友获七乐彩123万大奖只因一个“改变”
2020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37年 博物馆里会“老友”
寿光村民胡中兴曾经参与文物发掘,如今首次走进博物馆参观
  ▲商代铜刀
  ▲商代铜斝
  胡中兴(右)和他的女儿胡美霞(中)参观寿光市博物馆。



  近日,寿光市古城街道57岁的村民胡中兴来到寿光市博物馆,看望他的“老朋友”——博物馆内上百件当年由他参与挖掘出土的文物。这也是时隔37年后,他第一次走进博物馆参观这批文物。8月2日,记者联系到了胡中兴,了解他与这批文物背后的故事。
  37年后再见当年文物
  “三十多年没见了,看到很亲切。”57岁的胡中兴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古一村人,他很少到城里,也从未去过博物馆。37年前,他和几个村民在村里发现了一批文物,运送到了寿光市博物馆。后来,他听说那些文物对于研究寿光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想再看一看。这次,他带刚刚高考结束的小女儿到寿光市区办业务,顺道到博物馆看看,满足了多年来的愿望。
  胡中兴在博物馆看着陈列的文物,像是看到了久违的老朋友。“博物馆的文物非常多,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当时我们发现的。”参观当天,他兴奋地跟女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胡中兴告诉记者,自己曾为挖掘文物尽一份力,感觉很自豪。再次见到这些文物,有些出乎意料。“它们出土的时候锈迹斑斑,有很多市破碎的,现在看起来很完美,很漂亮。”
  寿光市博物馆馆长袁庆华介绍说,原先这些器物虽经简单粘接修复,但过于粗糙。2019年,寿光市博物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馆藏金属文物进行了修复。
37年前打井意外收获
  说起当年发现这批文物的经历,胡中兴表示这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巧合。
  1983年的一天,胡中兴当年20岁,他和村里的夏友田、胡友昌、胡天祥、胡中义共五个人,被生产队安排去打一口灌溉的水井。田里原来有一口老井,1974年机井屋子坍塌,把老井埋了。他们想找到老井继续深挖,没想到找错了地方,挖到三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了几件青铜器。“我是最年轻的,负责在最下面挖。”胡中兴表示,眼看着挖出的青铜器越来越多,他们当天上报到了古城党委。天黑后,他们将器物暂存在胡中兴奶奶家,胡中兴和叔父守了一晚上。
  第二天,时任寿光市博物馆馆长的贾效孔来到现场,指导他们继续发掘。傍晚,他们将出土的器物用拖拉机运到了寿光市博物馆。经过清理,共出土铜器64件、陶器9件、玉器4件、蚌饰12件、还有卜骨2片。
揭开纪国神秘面纱
  据悉,这批文物的发现地如今已是“益都侯城”遗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淄川懿王的儿子刘胡被封为益都侯,其所在的城称为益都侯城,后来渐习称为王胡城、王古城、古城。
  “一个坑出土如此多的器物,在我市尚属首次,在潍坊地区乃至全省也是罕见。”袁庆华说,如此众多的器物,错落有致地埋藏于一个人为加工、较为规整的土坑内,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奴隶主贵族墓葬的陪葬坑。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古朴、庄重,饰纹多为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圆涡纹和弦纹,具有商末铜器的基本特征。专家认为这批铜器的相对年代应定在商末,距今3000年。
  这批文物岀土不久,1984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稀有珍贵文物展览”将其中几件青铜器借调北京,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半年,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山东境内出土的纪国(商朝东方的诸侯国)铜器中年代最早、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对研究纪国历史有重要价值。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