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是法院吗?我是郭某,是你们法院一个案子的被执行人,我想去交钱……”日前,被执行人郭某主动拨打诸城法院的诉讼服务电话,联系案件承办法官,交上了执行款。 原来,诸城的郭某在与前妻离婚后,一直未支付未成年子女抚养费。2019年10月30日,他的前妻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因申请人无法提供郭某的具体住址和联系方式,执行法官经多方查询没有找到本人,传统的查控措施也没有找到有效财产线索,导致该案无法实际执行。 2020年8月,诸城法院依法将郭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将郭某作为涉民生失信被执行人,在每月一期的执行通告中予以曝光。执行通告一经发出,被广泛转发,一天左右时间便成为诸城当地微信朋友圈里的热点,被曝光的信息也被当地群众知悉。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朋友转发的法院通告,里边有我的信息,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了,我压力很大。我交上钱,你们抓紧把我的信息给撤下来吧。”见到承办法官后,郭某主动说明了原因。当天,郭某就将4.6万元执行款转至法院账户,该案实际执行完毕。 近年来,诸城法院不断加强与外部力量的沟通合作,拓宽失信信息曝光渠道,织密失信联合惩戒网络,对失信被执行人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失信行为无处可逃,取得了良好效果。 (记者 隋炜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