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文化站站长扎根基层献真心
2020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站站长扎根基层献真心



组织活动、张罗演出、申报非遗……
  今年45岁的张永卿是昌邑市柳疃镇文化站的站长,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文化人员,她常年奔走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在当地培养出了一批文艺骨干,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带给广大村民;她深入挖掘整理柳疃丝绸技艺,并成功申报非遗项目。
幸遇良师,对全镇文化情况摸底建档
  9月12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乡土诗歌朗诵会在昌邑市柳疃镇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上演,精彩的演出引得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演出现场,一个微胖的身影吸引了部分村民的目光,她不停地穿梭在台前幕后,查看音响有没有调试到位、演员的服装有没有问题。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张永卿忙前忙后,直到演出完毕掌声四起时,她才如释重负。
  今年45岁的张永卿1999年毕业于烟台大学,虽然当时可以留在城市就业,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返回家乡,成为昌邑市柳疃镇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张永卿遇上了柳疃镇文化站老站长姜丽芳。
  “每次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我都第一时间找老站长取经。”看着眼前这个姑娘对文化站的工作尽职尽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当中,老站长姜丽芳被张永卿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了,慢慢地,她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当地各个领域的文艺骨干一一介绍给了张永卿。
  得到老站长的悉心教授,张永卿更加充满了干劲。她开始逐一厘清文化队伍,对全镇的文化整体情况和文艺骨干进行摸底和建档。
引导成立民间艺术团,形成当地品牌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为了方便交流,柳疃镇文化队伍建起了微信群。每次组织活动,张永卿在群里及时发布各类消息,大家都积极参与,在各村的健身广场、镇区朝阳广场随处可见大家演出的身影。活动结束后,张永卿还充分收集文艺骨干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
  在柳疃镇辛安庄,多年前便涌现出了一批京剧、吕剧的艺术爱好者,为了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也为了让当地村民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演出,每年春节前,张永卿都会组织他们进行排练,“希望村民们在田间地头也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张永卿说,除了新春戏曲演出外,她还带领这部分文艺骨干参加昌邑市举办的各项戏曲擂台大赛。
  从2018年开始,张永卿在柳疃镇部分村里办起了春晚。昌邑市民间艺术团团长赵柱华表示:“虽然大家充满了干劲,但是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张永卿站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邀请了潍坊市的表演艺术家,每年对我们进行指导。”从吹拉弹唱,到人物角色,艺术团以此为契机强化文化骨干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挖掘柳疃丝绸技艺 成功申报非遗项目
  在张永卿的带领下,当地乡村文化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却又遇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新难题。经过努力,最终柳疃镇先后建成高隆盛村、西玉村、孙家河滩村、郭家庄、北玉村、郭家车道村等多个村级百姓舞台,各种文艺演出不断,成为群众自演自唱、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新平台。
  作为土生土长的柳疃人,除了发展文化活动以外,张永卿还积极探寻绸乡历史文化。2006年年初,柳疃镇决定对柳疃丝绸技艺进行挖掘,她和老站长跑遍了当时镇内有老织布机的村庄,寻访老手工艺人,把柳疃丝绸技艺的流程和工序进行了拍摄,整理记录了下来,申报非遗项目。当年12月,柳疃丝绸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疃丝绸技艺项目还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精彩亮相。
  为了留住历史,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张永卿还承担起了指导柳疃镇各村撰写村志、建设村史馆的重任。“我找到了当地的部分退休教师、乡土文化写作者和昌邑市政协人员,想着怎么把我们的柳疃丝绸文化推广出去。”自此以后,柳疃的村巷地头经常出现这群人的身影。经过不断努力,他们编撰了《乡村文史大观(柳疃卷)》《昌邑(柳疃)丝绸史》等书籍资料,目前有四十多个村已出版村志,全部72个村庄完成村史馆建设,真正唤起了村民们的乡土情怀。
      本报记者 郭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