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澳大利亚警方、中国有关部门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多次对虚拟绑架骗局发出警告,但仍不断有中国留学生上当受骗。日前,悉尼一名中国高中女留学生沦为这种骗局的受害者,她的家人向“绑匪”支付了超20万澳元的赎金。 骗子通常瞄准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 骗子通常瞄准的是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或者那些不太与他人来往的澳大利亚华人社区成员。澳大利亚紧急援助协会(AEAAI)副主席蔡女士在过去两年中曾帮助过少数受害者的海外家庭,帮助他们在澳大利亚报案,并提供翻译支持。 蔡女士表示,虚拟绑架骗局通常有四个步骤,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来实施。 首先,受害者会接到一通冒充权威人士的自动电话或真人电话,比如假装成政府、中国大使馆、澳大利亚税务局官员或者警察。只要受害者参与了通话,骗子就会通过电话或钓鱼网站上的表格,诱使他们提供自己的私人信息,包括全名、出生日期和住址。 接着,骗子会指控受害者有犯罪行为,并威胁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来实施法律惩处。这可能涉及驱逐出境、取消签证、采取法律行动或逮捕,除非他们或其家人支付赎金。 第三步是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并告诉他们已经成为一项金融调查的目标,如果不支付赎金,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的家人。 最后,骗子会说,他们需要受害者提供一笔“保证金”来解决问题。如果受害者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他们会建议受害者假装自己遭人绑架,操纵父母付钱。 亲子间缺乏沟通是案件多发的原因之一 新州刑事侦查总监总警司贝内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虚拟绑架“在过去十年中被跨国组织犯罪团伙发展壮大,旨在利用人们对当局的信任”。他表示,“虽然这些电话似乎是随机拨打的,但骗子似乎针对的是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弱势成员。” 蔡女士说,受害者通常是刚刚来澳的留学生,当中很多都是高中生。她通过与受害者及其父母的交谈了解到,事发前,亲子双方往往缺乏沟通。 墨尔本华裔临床心理学家吴女士表示:“因为相距遥远,孩子跟国内的家长不亲近,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向朋友而非父母求助,但可能因此陷入盲目。”她说,“另一点是,一些留学生背负着家人的高期望,很怕在这里做错事,影响学业,所以他们会非常担心和焦虑。而骗子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警方表示,任何人如果接到涉及以暴力威胁索要钱财的电话,都应该立刻挂断电话,向官方部门核实说法,并向警方报案。警方鼓励认为自己被骗了的民众通过ReportCyber网站提交初步报告。该网站将收集详细情况,并送交警方作进一步评估。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有危险,需要警方立即协助,建议拨打000报警。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