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康复后仍可能再感染且症状更重
美国强生公司暂停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遭白人警察牵绳走一黑人索赔百万美元
未来几十年内或现“夏季无冰的北冰洋”
2020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叶刀·传染病》刊发有关美国首例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报告
康复后仍可能再感染且症状更重
  10月12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名行人走过关闭的演出售票处。



  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10月12日刊发有关美国首例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患者康复后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状可能更严重。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科学界对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状况仍有不少未知,建议民众继续重视防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极抗疫以实现“群体免疫”的策略行不通。
荷兰高龄患者“二次感染”病情恶化死亡
  据荷兰BNO新闻10月12日消息,荷兰研究人员当天通报称,荷兰一名89岁的女性在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后死亡,这也是全球首例因“二次感染”而死亡的病例。
  根据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的研究结果,这名荷兰的患者此前一直在接受“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治疗,这是一种罕见的白细胞癌症,可以治疗但无法治愈。
  今年早些时候,这名高龄女性在出现发烧、严重咳嗽症状后被送往医院,随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住院进行了5天观察治疗,之后她除了持续的疲劳症状外,新冠肺炎症状完全消失。
  大约两个月后,在开始新一轮化疗的两天之后,这名老人再次出现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当她被送入医院后,新冠病毒检测再次呈阳性。“第8天,该患者病情恶化,两周后不幸去世。”荷兰研究人员表示。
  研究人员对两次感染的测试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每种病毒的基因组成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通过体内进化来解释,进一步支持这名老人是被“二次感染”的说法。
  据BNO新闻报道,到目前为止,荷兰研究人员已在荷兰确认了23例“二次感染”病例,只有这位89岁老人因病情恶化而不幸去世,此前所有的患者都已康复。
“二次感染”仍属罕见,全球仅发现五例
  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岁的美国男性患者,来自内华达州沃肖县,48天内感染两种不同新冠病毒毒株。他今年4月首次确诊,后续检测有两次阴性,5月底时报告发热、头疼、晕眩、咳嗽、恶心和腹泻症状,随后住院治疗,病毒检测结果复阳。
  这名患者无已知潜在疾病,再次感染新冠后症状比首次感染明显加重,住院期间需吸氧治疗,后来再次康复。
  法新社报道,目前全球已知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仅五例,其他四例分别来自比利时、荷兰、中国香港和厄瓜多尔。相对于全球迄今确诊数千万病例,“二次感染”仍属罕见。
人体感染新冠后免疫状况仍有不少未知
  报告主要作者、内华达州公共卫生实验室博士马克·潘多里说:“‘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对大家理解新冠病毒免疫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缺乏有效新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可持续多久,以及为何这些罕见的‘二次感染’病例症状加重。”
  法新社分析,美国患者“二次感染”后病情加重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暴露于高浓度病毒或二次致病的毒株毒性更强,以及产生所谓“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副作用,即人体内已有抗体导致后续感染恶化。
  研究人员指出,新冠“二次感染”病例罕见,但鉴于无症状感染者不少,可能难以判断确诊病例究竟是首次还是二次受感染。
  潘多里说:“围绕新冠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仍有不少未知,但我们的发现表明,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不一定能让人们今后免受感染。”他建议新冠康复者“继续重视预防病毒”,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和洗手。
科学界有更多理由 抨击消极的抗疫策略
  因发现新冠“二次感染”且病情加重病例,科学界有更多理由抨击放任民众大规模感染以实现“群体免疫”的消极抗疫策略。
  《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二次感染’病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自然感染所获免疫实现‘群体免疫’。这一策略不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也是无效的。这样来说,实现‘群体免疫’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有力推行疫苗接种。”
  英国雷丁大学细胞微生物学副教授西蒙·克拉克告诉英国《泰晤士报》,“可能存在更广范围的‘二次感染’意味着(消极)‘群体免疫’行不通”,同时进一步从科学上证明,提出“放任新冠病毒在较年轻人群中广泛传播”的政策建议时应当“极度谨慎”。
  当地时间10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一场发布会上也警告,消极“群体免疫”不是足以遏制新冠疫情的现实策略。
  “‘群体免疫’是通过保护人们不受病毒感染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让他们暴露于病毒中。在公共卫生史上,‘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疫情暴发的一种策略,更不用说应对大流行病了。这从科学和伦理上讲都是有问题的。”谭德塞说。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目前仅有不到10%人口对新冠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反应,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依然较高。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