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可以远离,但不能忘记
愿我们都有被讨厌的勇气
乡土小说的人文美
2020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我们都有被讨厌的勇气
——读《被讨厌的勇气》



◇晨曦
  《被讨厌的勇气》,单看名字就让我喜欢,“被讨厌”不正是我想要却缺乏的勇气吗?利用零散时间把书看完才发现,这个标题虽然直击很多人的痛点,可用它来总结却低估了全书的价值。这是本帮我把近几年很多感触串联成体系的书,也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看世界的角度。
  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被讨厌的勇气》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德勒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心理创伤学说认为,过去受到的伤害造成了目前的不幸(原因论);而阿德勒则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为了达到目的,去有指向性地赋予经历意义(目的论)。
  书中举了个例子,那是个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出家门的年轻人。如果用原因论来解释,那是因为他童年受到父母虐待而产生了适应社会的障碍,所以不愿意出门;但目的论认为,不出门是他的目的,所以他给自己制造了恐惧。
  我粗浅地认为原因论与目的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是现在的“我”分别去面对过去、未来,两者很难割裂,但是相较弗洛伊德,阿德勒面向未来的“目的论”更为积极。它并不着眼于“此刻的我”是过去之“果”,而是关注“此刻的我”是未来之“因”,这种转向赋予了“我”更多的主动权和改变的勇气,是更为积极的思维方式。
  正如近几年来大家越来越重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诚然,原生家庭的不幸会带来伤害,但作为当事人,当过去已无法改变之时,沉湎纠结于此难免会陷入痛苦和怨天尤人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相信比起经历来说,“我”赋予经历的意义更为重要,人生也会乐观和光明许多。
  顺着这个思路,再思考一个现象:现实中,很多人会将生活的不幸归结于外部条件,产生诸如“如果XXX,就好了”的想法,这在阿德勒看来,不过是借口而已。他们给改变自身找了诸多借口,无非是缺乏勇气。我观察过很多在生活中很多做事思前想后、总觉得时机等不合适的人,其实他们害怕的就是面对可能的失败。做了却失败,那么就不得不直面能力不足的事实,所以不如找好借口不去开始。因此阿德勒说:“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
  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有些矛盾,认为对他人应采取更富同情心的态度,由于社会阶层、经济基础等确实会成为绝大多数个体的天花板,突破起来会有难度。所以,用“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看他人就过于“冷血”,也有可能为社会性的压迫和剥削提供注脚。但对于自身,我主张用这个眼光去逼迫自己看到内心深处的虚弱和胆怯,直面真实的自我。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好。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批评对孩子的影响,所以转向“表扬教育”。在阿德勒看来,批评和表扬背后的价值体系是一样的,那是种“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的评价”,他更提倡平等的、“横向”的关系。
  纵向关系会导致向下看时的骄横,向上看时的自卑,实际上都是通过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去定义自己的价值;而平等的横向关系是“我们不同,但是平等”。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是平等关系,你就会相信对方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从而保持合适的界限。对于孩子而言,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帮助,但这种帮助是带马儿去水边,并不是按着马儿的头喝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在这世间如何行动是自己的课题,而别人对我们行动的反应是他们的课题,如果过于考虑他人的认可,就会扼杀自由。因此,“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我们应具备“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呈现了阿德勒的思想,使用哲人与青年对话的方式写作,内容丰富,我也仅仅呈现了一遍阅读之后的粗浅认识。书的序言中有人说中学时遇到阿德勒的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我倒觉得,在经过岁月沉淀和育儿实践之后遇到这本书更为合适;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中的观点过于理想主义,在我看来,它所改变和启发的不是行为,而是看待世界的出发点和角度,所谓的过于理想主义可能也是缺乏直面真相、直面人生的勇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