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临朐播火者高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临朐播火者高奋

第02版
临朐播火者高奋

第03版
临朐播火者高奋
 
标题导航
回忆录未完成诚为憾事
2020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录未完成诚为憾事
  设在赵家楼村的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高奋以笔名高大田在《大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
  高奋写的《缴粮》发表在《大众日报》上。



  高奋上学少,为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并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他的十多篇稿件被《大众日报》刊发,他的长篇回忆录《王健》因身体原因未能完成,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坚持学习从事创作 多篇稿件见诸报端
  高奋仅上过四年小学。为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有空就学,不会就查字典,或请教同志。就这样慢慢积累,古今中外的书他读了很多,文化水平提高很快。他还坚持写日记、写文章。即使在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益(都)临(朐)工委工作时,在紧张、严峻、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仍从事文学创作,一直坚持写日记。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仅在《大众日报》上发表的有《缴粮》《一把米》《不屈的人民——纪念“九三”,回忆抗日斗争生活》等十多篇稿件。
  全国解放以后,高奋任上海市机关党委书记,仍坚持写日记、搞创作。他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朐党的地下女交通员王健同志的事迹,可是,因工作繁忙,他的病越来越严重,身体极度虚弱,导致写作进度很慢。住院期间,在病榻上,他也总是叫护理人员把他搀扶起来,拿起笔写一段,有时因病疼坚持不住了,笔都拿不住。可惜他的长篇回忆录《王健》一文未写完,就与世长辞了。
  
弥留之际不忘战友
家乡保管未完文稿

  高奋在弥留之际,嘱咐胡军一是要带好孩子;二是要务必找到两个人,一个是高奋的老战友王健,一个是抓住大叛徒郭奎三。
  王健,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临朐县委、益临工委地下交通员。她是个小脚女人,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传递情报,高奋南下后与之失去联系。高奋逝世不久,临朐县委组织部的两位同志赴上海征集高奋生前资料时,胡军从中得知王健也在上海。不几日,胡军找到王健的家,第一次见到久仰的老大姐,两人百感交集,流泪相拥。
  郭奎三(又名郭佃甲),曾任临朐县纸坊区抗日民主政府自卫团团长、武装科长,1941年叛党投敌,伙同敌人抓捕杀害几十名共产党员,罪孽累累。高奋数次欲除之而未果。国民党军队溃退后,郭奎三潜至上海,乔装做大饼生意,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枪决。
  高奋逝世后,胡军将高奋尚未完成的长篇回忆录《王健》(手稿)精心保存起来。1979年,临朐县委宣传部“临朐革命斗争史编辑组”去信上海,请王健提供文史资料。几天后,已年逾古稀的王健专程回到家乡,把这份珍贵的文稿转交给编辑组。王健谈到,这篇文稿是高奋逝世后,由高奋夫人胡军交给她的。胡军曾对她说:“高奋同志在生前对没能写完这篇文章深感内疚,并嘱咐一定要把这篇文稿交给你保存。”
故居已建成纪念馆 弘扬我党红色历史
  为加强红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冶源镇(今冶源街道)党委政府在赵家楼村规划建设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纪念馆。
  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占地2000平方米、总投资三百余万元的“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由高奋故居恢复重建工程及赵家楼红色党史陈列馆新建工程两部分组成,生动展示了赵家楼村的红色历史,为全县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
  岁月更替,初心未改。高奋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奋斗奉献的革命精神,正激励着临朐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新业绩,续写新辉煌。
  资料来源:临朐县档案馆、《胡军回忆录》《文史资料选辑》《中共临朐党史大事记》及马守青等同志的回忆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