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彬 今年,新昌经济发展区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注重以党建引领城市管理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创新城市治理新方式,大力推行“三联”机制工作法,形成城市运行高效有序的“新昌模式”,实现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的“新昌面貌”。 今年以来,新昌经济发展区城市管理考核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于第三季度在全市城市管理考核中得分98.73,获得全市5个中心城区建成区29个街道、发展区(开发区)城市管理考核第一名。这是继上半年考核全市排名第八、全区排名第一的基础上,新昌经济发展区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 赢得居民齐称赞 “卫生干净又整洁,管理规范又正规,服务贴心又周到。”提及现今新昌经济发展区健康八号居住区的楼区生活,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若要说起刚上楼那会儿的生活环境,很多居民心里可是“堵得慌”。“楼上楼下私扯电线、占用绿地乱挂乱晒、楼道杂物乱堆乱放、小区停车随意无序……”南冯家社区工作人员冯悦颇有钦感触地说,搬迁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大家伙儿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但有些人旧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还没转变,部分存在着占用公共空间、消防通道的不良行为,不但影响小区环境美观,还产生了不少安全隐患。为此,社区、物业纷纷“出点子”来整治,使得居住区环境卫生状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情况依旧容易反复。社区物业管理如何形成常态、长效化,成为摆在众多棚改社区之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新昌经济发展区以党建引领,探索打造以“红管家”为核心的“红色物业”品牌,初步形成“社区+物业+村居+楼宇+单元”五级网格,“社区党委+物业公司+村居党支部+开发企业”四联协调机制的治理新格局。 “以前,谁家有事都要去社区或是物业办公室。现在有了‘红管家’,其成员信息全部上墙,公示在单元楼公示栏上,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说起物业服务的变化,健康八号居住区的居民纷纷称赞道。 在南冯家社区一单元楼的宣传栏上,该楼宇的“红管家”姓名、照片、联系方式都进行了公示,其中一位名叫冯志超的“红管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几分钟前,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哥,这里不让停车,可以再往前走20米,将车停靠在服务中心门口。”刚驶入小区停下车,戴着红袖章的冯志超就制止了记者将车停靠在路边的行为,并指引记者将车准确地停靠在小区停车位上。 作为“红管家”的一员,冯志超还兼任着楼长、单元长,除了规范所负责楼区的停车秩序,他还有两项重要的职责,一是巡查各楼层及地下室卫生情况,单元楼电梯使用情况;二是走街串户,调节居民矛盾和纠纷。 据了解,南家社区成立“红管家”后,先后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清理楼道杂物和僵尸车等十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并落实日日巡查、日日整改制度,让小区居民“各扫门前雪”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在“红管家”的带动下,社区、物业、居民多方联动共治社区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据冯家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阳阳介绍,“红管家”现有成员60余人,他们有党员、居民代表、楼长、单元长……每个人都是社区热心人,不仅能联动多方力量,更为居民提供及时、常态、精准服务。 为精准服务居民,做好社区“微治理”,社区专门建立了“红管家”党建微信群,畅通交流渠道。此外,每隔15天,社区都会召开“红管家”专题会议,会议围绕“小区改造改哪些,为民服务做哪些”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就半月以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在“红管家”推动下,无论是社区楼道卫生治理、管理小区遛狗、跳舞还是规范车辆停放等,许多以往引起居民纠纷的矛盾都得到有效解决,“红管家”自上线以来,实现居民合理诉求100%全部解决、投诉减少近70%,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 “过去单靠社区的力量,治理起来收效甚微。如今社区领着干,‘红管家’主动干,物业配合干,居民跟着干,社区多方力量得到了有效调动。”王阳阳说,接下来,冯家社区打好“红色物业”品牌,用党建这条“红线”贯穿起社区治理的同心圆,让党建释放出巨大的惠民红利。 创新“三联”机制 构建城市服务新机制 今年,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新昌经济发展区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创新运用“三联”机制,建立“城管驿站”“三三三”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起城市管理的长效化机制。 12月22日上午8时15分,一辆城市管理的巡逻车准时停靠冯官路,从车上下来城管工作人员徐传玉、邱峰。“真准时,又准点过来了。”沿街的一位包子铺老板笑呵呵地冲着他们两人打招呼。“你瞧,我们不过来,你肯定又把摆在门口的垃圾桶给忘了。”徐传玉、邱峰与店主说话的工夫,随手将摆放在门口的垃圾桶拎到了屋里。 沿街从北向南,徐传玉一路走走停停,在规范店家经营秩序的同时,不时与店主们说一会儿话,俨然多年的老朋友。而实际上,徐传玉与这的商户们认识还不足4个月的时间。 今年8月,徐传玉调入新昌中队,除了城管工作人员的身份外,又多了一重“业务专员”的身份,成为新昌经济发展区众多“大管家”的一员。所谓“业务专员”,是新昌经济发展区推出的“三联机制”中的联动一环,即社区与业务专员联动。此外,还有社区与报到部门联动、社区与应急队伍联动。 “三联”机制以大社区党委为“中心纽带”,由发展区各职能部门骨干担任社区“业务专员”,以加强多部门与各大社区联合执法的强度、力度,是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创新机制。在“三联”机制的推动下,徐传玉摇身一变,成为冯家社区“业务专员”,刚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来到了冯官路综合整治现场。 “我不搬,这些酒坛子摆在门口多少年了,大家来打酒,方便的很。”一到冯官路,徐传玉就被社区工作人员拉到了一户店面前,店主很固执,认为店铺前堆放的酒坛并不违法,面对着社区工作人员的一次次劝说,全当耳旁风,这次更是与社区工作人员当面对峙起来。 “有规定,这属于‘门前五包’的整治范围,必须清理。”徐传玉说。“您老年纪大,我们帮您搬。”社区工作人员说。就这样,徐传玉与社区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没多久就打动了店主,同意清理。“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我们特别头疼这种情况,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矛盾,但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处理问题反而很容易解决。”徐传玉说道。 据了解,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新昌经济发展区在充分发挥“三联”机制的作用同时,坚持以“问题”“服务”“品质”为导向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构建起化城市管理服务机制。 为加强网格化的城市管理力度,新昌经济发展区推出了以“三个时间”“三方联动”“三类手段”为基础的“三三三”城市管理模式。在早、中、晚3个高峰时段,社区与市场监管、交警开展三方联动,采取无人机定期航拍、网格员日常巡查、保洁员监督沿街门店三类手段,实现一家发现、多家联动、综合治理,构建起城市管理的长效化机制。 为提高城市管理的服务质量,在社区设置“城管驿站”服务窗口,社区、城管队员、网格员协同发力,发现问题快速处置,打造出涵盖街容街貌、环境卫生、社会治理的“十分钟城市管理服务圈”。 为全方位提升居住区生活品质,实施“智慧小区”工程,在各小区安装人脸车辆识别门禁,将“智慧消防”设施并入公安、消防安全系统,配套建设充电棚、充电桩,开展“四清”行动,消除消防隐患。在浞水苑、寨子2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安装智能可回收垃圾桶。规划“便民摊点群”4处、摊位1400余个,“红管家”、城管队员全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每天抑尘湿扫,为居民打造了便捷、安全购物环境。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今年,新昌经济发展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城市建设管理要求,一切从居民的感觉和体验出发,紧紧抓牢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下足“绣花”功夫,把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推向新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