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答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脱贫攻坚答卷

第03版
脱贫攻坚答卷
 
标题导航
成绩背后是下足的“绣花”功夫
潍坊天气预报
2021年0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乐县红河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成绩背后是下足的“绣花”功夫
  王建书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上台领奖。(视频截图)
  红河镇韩家集子村脱贫户韩国明(右)家中的生活环境大变样。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昌乐县红河镇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昌乐县红河镇党委书记王建书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上台领奖。当天,记者来到红河镇韩家集子村、贾家成官村,了解扶贫背后的故事。
□文/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 通讯员 孙欢欢 图/潍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署名除外)
扶贫贷款发展养殖,脱贫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25日上午10时许,在昌乐县红河镇党委礼堂,全体干部一起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直播。当电视画面出现昌乐县红河镇党委书记王建书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上台领奖时,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动。
  红河镇扶贫办主任郑爱霞在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之后,备受鼓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我们要继续为人民群众服务,扎实做好扶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将扶贫工作进行到底,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郑爱霞说。
  “爸妈,你们快看,咱红河获奖了。”在昌乐县红河镇韩家集子村脱贫户韩国明家中,夫妻俩还有大女儿正在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从原来生活困难到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韩国明一家人真切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温暖和帮扶干部们的付出。
  今年48岁的韩国明因早些年患脑血栓,身体落下了三级肢体残疾,常年吃药,家中上有两个老人要赡养,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赵秀美身上,家庭生活困难。
  后来,韩国明一家享受扶贫政策,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改善了居住环境,还享受各种扶贫政策的补贴,小女儿在学校享受了“春蕾助学金”等,全家人的日子一点点好起来。
  “扶贫不是扶懒汉”。2018年,韩国明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养殖的4头牛、20只羊已经开始受益,贷款已经还了2万元。如今,大女儿在社区找到了公益性岗位,全家年收入达到4.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住上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走进红河镇贾家成官村贾光瑞家中,一条用红砖铺成的小道从大门口直达北屋门口。三间新建的瓦房宽敞明亮,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走进北屋,冰箱、电视、沙发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地面还铺了地板砖,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些都是扶贫的成果。
  今年70岁的贾光瑞单身独居,之前一直住着的老房子年久失修,达到了危房标准。扶贫干部帮他盖了新瓦房,修缮了厨房、卫生间等偏房,还帮他进行了装修,让他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多亏了扶贫好政策,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贾光瑞说,除了享受扶贫政策外,扶贫干部和村里也非常照顾他。
  记者注意到,在贾光瑞家墙壁的显眼处还贴着一个二维码,拿起手机扫描后,脱贫户的基本信息、致贫特点、已享受到的政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都能查到。扫描二维码还能看到一个“小暖包”,对该贫困户的帮扶举措都能在里面找到证明材料和证明人签字。
  红河镇自2018年起,就给脱贫户统一配备这种分层式扶贫“小暖包”和“小卡包”。“小暖包”内放置《档案目录查对表》,凡是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落实的收入,全部填写证明材料,做到项项有支撑,件件有证明。“小卡包”内放置贫困户社保卡、健康卡、银行卡和各类援助卡等,让贫困户“一包在手,畅通无阻”。
“五小工作法”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昌乐县红河镇在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坚持把提升满意度作为工作落脚点,从贫困户最关心、最现实的小事着手,逐点逐面攻坚克难,用更精准的“绣花功”,交出高质量的“脱贫账”。
  对于贫困户来说,除了收入上的“账面脱贫”,往往因为病、残、弱等自身原因,导致生活上面临一些困难。而这些影响生活质量的“小事”,却是决定其是否能够真正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利的关键。如何用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如何把帮扶举措送到贫困户心坎上?红河镇创新实施扶贫“五小工作法”:组建扶贫“小分队”,精准帮扶“无死角”;配备扶贫“小暖包”,政策落地“全留痕”;建设扶贫“小康道”,帮扶措施“更贴心”;培育扶贫“小菜园”,扶贫扶志“有抓手”;发放扶贫“小药箱”,兜底保障“立体化”。通过“五小工作法”,做好精准扶贫的“大文章”,脱贫质量显著提升。
  红河镇还建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机制,突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求,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发展致富产业等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贫困群众知党情、感党恩,满意度达到100%。
◎记者快评
脱贫不是终点 而是新的起点
  昌乐县红河镇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绩背后,是昌乐县聚焦问题清零和质量提升,创新扶贫机制和帮扶措施,下足的“绣花”功夫;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扶贫干部的奉献与付出;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乡村振兴全域拓展提升的生动实践。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昌乐县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标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担当、协同、高效”五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干部扎根贫困地区,冲在最前、守到最后;“盯着干、快干、干好”产业、教育、金融等各种要素向农村贫困地区、贫困户汇集,一个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扶贫工作系统有序运转,贫困堡垒被逐一攻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画出了脱贫攻坚最大同心圆……
  一个个昔日凋敝落后的贫困村蜕变成今天美丽繁荣的小康村,一个个鲜活的脱贫攻坚故事在宝都大地传唱,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蔚然成风,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我们继续倾听他们奋进的脚步,期待他们书写“十四五”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