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一根根鲜芦笋撑开致富门
2021年04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根根鲜芦笋撑开致富门
退休职工李红岩在寒亭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同德奔小康,是亿万群众积极投身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本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报道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选取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县域等微观典型,记录铿锵有力的奋斗足音,讲述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面小康的指标和数据化作千万家庭、亿万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今年52岁的李红岩原本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退休后开始涉足发展农业,在寒亭区固堤街道成立了新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逐渐做强做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带动附近村民致富,增加社员收入,用工优先选用附近村民,在她的带领下,附近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
A
每天收300公斤芦笋 线上线下供不应求
  4月6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固堤街道牟家庄子村附近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的瓜果蔬菜生长旺盛,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在该产业园的一处高效对卷帘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收割一排排干净挺拔、翠绿鲜嫩的芦笋。“芦笋长到30厘米就可以收了,每天都要收新笋,工人们天天有活干。”寒亭区新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岩正领着工人们干活。
  李红岩手拿一把小刀,一手扶着芦笋,一手用小刀轻轻一割,一把芦笋就割下来了,放到提前准备好的塑料桶里,不一会儿就装满一大桶,再将桶里的芦笋装到电动三轮车上。一辆辆电动三轮车“满载而归”,将芦笋运到加工车间等待包装。“收割的芦笋稍微拾掇一下,切成20厘米长,装到包装盒里,就可以对外销售了。”收完芦笋,李红岩喝口水休息片刻,便开始打包芦笋。每盒芦笋重1公斤,装好后每盒都要称重,避免出现重量上的误差。
  李红岩的一个大棚占地十余亩,每天能收割150公斤芦笋。她共有两个这样规模的大棚,每天收割芦笋300公斤。“我们的芦笋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往全国各地,在潍坊城区还有个实体店。”李红岩说。现在芦笋的价格约40元/公斤,供不应求。“我们的芦笋收割多少就卖出去多少,从来没有库存。”
  李红岩告诉记者,芦笋是“蔬菜之王”,碱性食品,产量高,好打理,收益也高,常年不断茬,这也是她种植芦笋的主要原因。
B
退休后搞起农业种植 合作社蔬果无缝衔接
  今年52岁的李红岩是地地道道的潍坊人,大专毕业后进入潍柴集团工作。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到南方出差,发现经济发达的城市,农业做得很好,食品安全有保障,在她的内心埋下了做有机农业的想法。但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其他,此事便搁置下来,直到2015年退休。
  退休后,李红岩重拾理想,发展农业,在寒亭区寒亭街道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主要负责帮农户销售农产品。“刚开始起步有些困难,农户们也不认可。”李红岩说,为了打破瓶颈,她主动垫资为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取得农户的信任。
  经过3年的发展,李红岩有了一些积蓄,在寒亭区固堤街道成立了新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大田粮食、蔬菜为主,并入驻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从事高温大棚蔬果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了附近村民的一百多亩地,建设了6个高效对卷帘温室大棚,占地60亩,其中2个大棚种植芦笋,4个大棚种植小西红柿、萝卜、甜瓜、西瓜等蔬果;其余40亩土地用来种植露天蔬菜、水果,整个合作社实现了蔬果的无缝衔接。
  李红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公斤芦笋卖40元,两个大棚一天收割300公斤,月收入36万元,一年毛收入超400万元,去掉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一年纯收入达百万元。再加上其他蔬果的收益,自从开始发展农业以来,李红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也多亏了牟家庄子村两委对我的支持。”李红岩说。
C
优先招用附近村民 社员年增收超两万
  “一人致富不算富,家家户户富才算奔小康。”李红岩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依托合作社,带动社员年增收2万元以上,用工优先选用附近村民,带动村民增收,共同致富。
  今年58岁的魏金芝家住牟家庄子村,四年前儿子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孙女。为了照顾家庭,老伴外出打零工时不小心伤到了双腿,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在村委的帮助下,老伴进入产业园打工,主要负责看门,每个月有了稳定收入,缓解了全家的困难。
  魏金芝的小孙女上了幼儿园后,李红岩主动安排她到自己的合作社打工,还多方照顾她,让她有时间照顾孩子。“李总很照顾我,早上送完孩子才让我来上班,下午也让我提前走去接孩子。”魏金芝说,他们一家还享受低保等政策,再加上老两口每个月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两个孙女还小,以后花钱的地方很多,咱也不能光靠政府政策养着,还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致富。”魏金芝说,她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在李红岩的合作社里,有二十多个工人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家里人过上了好日子。“只要是这附近村庄的村民来打工,我就优先录取,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李红岩说。
D
不断扩宽销售渠道 将建设食品加工厂
  随着“互联网+”大潮涌动全国各地,李红岩的合作社也在积极探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合作社注册了商标,依托农产品电商平台等进行线上销售,还与大型商超、企业职工餐厅等达成合作共识,实现蔬菜直供业务,拓宽销售渠道。
  李红岩把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提高社员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多方衔接,新建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设备,全程记录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下一步,李红岩计划通过直通车进社区的模式,利用“产地+社区+互联网”的优势,把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带进千家万户,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以及农民兄弟的生活幸福感。“下一步我将建设食品加工厂做芦笋的深加工,做芦笋水饺、制茶等,进一步推广我们潍坊的好蔬菜、好水果,带动社员和村民们致富。”李红岩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