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云蕊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伴随着大街小巷响起这首歌,天空飞起花花绿绿的风筝,红的蜻蜓、绿的蝴蝶、张牙舞爪的螃蟹、摇头摆尾的龙头蜈蚣……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趁着春风飞上天。 史料显示,潍坊风筝真正开始兴盛是在明清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怀潍县》一诗中写下了“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清明时节潍坊百姓在白浪河畔放风筝、荡秋千踏青游玩的场景。 潍坊的风筝画工精湛,被业内人士称赞“放在空中是风筝,挂在墙上是饰品”。爸爸的书房里就挂着一只风筝。可这只风筝并不精美,甚至与书房的装修风格格格不入——只是一个五星风筝的骨架,上面残存着一些破旧的桑皮纸,是爸爸从老家的老屋里带回来的,因为旧村改造,老屋早些年已经拆掉了。 爸爸说,这是他六岁那年自己扎制的第一只风筝。没有竹条,就从耙柴草的竹耙上抽出两根,用镰刀削成细条,然后用浸过蜡汁的棉线捆绑,最后自己打浆糊糊上桑皮纸,因为桑皮纸的韧性好,放到空中后大风吹不烂。 尽管这只风筝极为简陋,也没有涂抹任何颜色,可在村头麦田里看着风筝徐徐升空时,爸爸还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可放飞过程中,一阵大风将风筝吹断了线,爸爸急了,紧盯着断线的风筝,跑破了鞋子追出十几里路远。夜幕降临,当爸爸拿着风筝兴高采烈回家时,发现爷爷奶奶正打着手电筒满村子寻他。那晚,爸爸被爷爷狠狠训斥。这件事深深烙在了爸爸脑海中,挥之不去。 现在的我实在是难以理解,当时的爸爸为何非要追回风筝。现在,只要我喜欢,爸爸妈妈随时会给买回更漂亮的风筝。 爸爸的人生也似风筝,总被一根线牵引着。尽管上大学时校领导允诺爸爸可以留校,可他还是回到了故乡,选择留在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工作,每天与各种风筝为伴。每年的风筝会上,爸爸都与来自海内外的风筝爱好者畅叙友谊,家里也有来自北京、天津,美国、韩国的各式各样的小风筝,可爸爸却总是视若无物,唯独对书房里这只残破五星风筝情有独钟,常常在深夜里看着这只风筝出神。 或许,这只风筝里藏着他的童年,牵引着他对故乡的思念。 爸爸常说:“你现在还不懂,以后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你会明白,人无论走多远,无论飞多高,都会被家乡的风筝线牵引着。”我想,爸爸说的是对的,我们每个人都像风筝,需要线的牵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