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重走渤海走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重走渤海走廊
 
标题导航
抗日“堡垒村”家家住过部队
2021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堡垒村”家家住过部队
曹家店村92岁老党员曹庆才回忆当年军民鱼水情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通过“渤海走廊”,大批党政军干部和部队往来于胶东、清河和沂蒙根据地,胶东生产的黄金辗转秘运到延安,还有海盐、粮食、武器弹药以及报纸、情报等秘密运送到抗日前线,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保卫这条红色交通线,沿线群众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情。
  4月9日,在昌邑市下营镇曹家店村,92岁老党员曹庆才为我们讲述了父老乡亲为过往部队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
  曹漫之来调研,住曹庆才家
  1940年9月,蓬(蓬莱)黄(黄县)战区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战区指挥部政委兼中共北海特委书记曹漫之,前往中共山东分局参加会议。他带一个精干团800人左右,顺利穿越“渤海走廊”,将约六千两黄金安全送往目的地。
  曹漫之在返回时,专门在昌邑市下营镇曹家店村曹庆才家中住了5天。原来,在运送黄金经过时,曹漫之注意到该村姓曹的村民较多,但重任在身不便久留。会议结束返回途中,曹漫之专程在村里住了下来,与当地区、村干部秘密座谈,偶尔也到胡同口与村民交流,对“渤海走廊”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那时,曹庆才的父亲曹希祥是村党支部书记(对外称村长),曹漫之就住在他家里。当时11岁的曹庆才对曹漫之的印象是“长得很英俊,说话和蔼,一点架子也没有”。有一天晚上,曹漫之还让曹希祥拿出族谱,认真查阅,看祖辈是否有宗亲关系。
  4月9日,曹庆才带领记者一行来到家门外西侧约百米远的地方,指着曹漫之住过的房子说:“这条路原本没有,两侧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他就住在这里。”

村民打地铺,热炕让给部队
  曹家店村位于潍河东岸,党组织建立较早,群众基础不错,是“渤海走廊”沿线的抗日“堡垒村”。“从东往西行的,一般都会住在我们村;从西往东走的,天再晚也要过潍河,来我们村住下。”在曹庆才的记忆中,村妇救会常年组织妇女做鞋垫、军鞋,凡有宿营的部队,父亲就安排住宿并组织做干粮。
  当时,部队都是住在村民家里,谁家地方大,住的人就多。大家总是把热炕腾给部队,但部队纪律严明,不论哪个季节,干部和战士几乎都是睡在地上。原昌邑县独立营一连副连长吴荣德回忆说:“部队来自人民,生活战斗在人民之中。部队住到哪里,支前拥军小组立即招待,冬天许多群众自己睡地铺,给部队腾热炕。”
  曾有伤病员住在村子附近的一个庙里,曹庆才去送过饭,“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吃得也不好,但都是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家附近场院经常有部队经过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区委先后将13万两黄金辗转运往延安,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渤海走廊”运送,从未丢失一两,更无人携金叛逃。
  1938年冬,胶北特委书记梁辑卿接到命令,胶东区一百多名学员经“渤海走廊”前往鲁中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一百多名学员每人背两条子弹袋,里面装满黄金。这是第一次从“渤海走廊”运送黄金。
  1940年冬,胶东抗大分校校长贾若瑜率领两个营护送3万两黄金,通过“渤海走廊”前往中共山东分局。这是运送黄金最多的一次。当时送金小分队班长王德昌说过,“人金共存亡,宁丢性命,不丢黄金”。
  曹庆才回忆道,他家东南方向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场院,当时经常有部队从这里经过,偶尔会停下来歇歇脚。有一次部队路过,用木推车推着一个盖得严严实实的大筐,几名战士抬上抬下,明显地感觉筐很沉。

13名战士牺牲,村民含泪安葬
  除了运送黄金、物资,数十万部队也通过“渤海走廊”来往调运。在柳疃镇北辛安庄村,59岁的辛安小学教师王炳玉带领采访团队来到潍河西岸,讲述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1941年4月24日,抗大胶东分校青年营经“渤海走廊”西去沂蒙根据地。在潍河西岸休整时,河东岸突然来了一百多名准备到下营“扫荡”的日伪军。“战士们隐蔽在岸边的沟里,日伪军装作没看见,继续沿岸边往北走。”王炳玉说,战士们都是年轻人,缺乏作战经验,紧盯着北去的日伪军,却忽视了后面,被绕到身后的日伪军偷袭。12名战士当场牺牲,1名战士重伤不久也牺牲,其他人匆忙撤离。
  事后,村民们含着热泪将这13名战士的遗体安葬在潍河岸边。1951年,潍河改道时,这13名战士遗骨被迁移到昌邑的烈士陵园。
“渤海走廊” 主要路线
  “渤海走廊”长约60公里、宽约5公里,一度成为“敌必攻、我必守”的胶东通往清河、进而转去鲁中的唯一通道。1941年春至1943年8月间,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协助跨区调兵、密运战略物资三大历史作用,为山东和全国全面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陆路:
  一是从胶东西行,先进入平度大泽山根据地,天黑以后出山区,从夏邱堡和沙河日伪据点以北渡过胶莱河进入昌北,通常在下营、瓦城、辛安庄、渔尔堡、赵家、大阎家等村休息一两天,然后通过潍北到达榆树园子一带,天黑以后进入清河根据地。
  二是从清河东行,天亮前从清河根据地出发,当天到达昌北,休息一两天后,再趁天黑进入大泽山根据地。
  ◆海路:
  遇到敌人“扫荡”、陆路交通危险时,即走海路。从下营上船,东行一般在掖县黑港口上岸,西行到达垦利。
□文/潍报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 王路欣 刘燕  通讯员  张葆海 王鲁兵  图/潍报全媒体记者  巩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