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文潍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版
人文潍坊

第03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调干部南下 援新区建设
分类广告
2021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干部南下 援新区建设
  1949年2月,部分山东南下干部在济南乘车。



  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我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华东局根据中央指示,组织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支援新区建设。

首批南下干部集结 在青州王岗村培训
  南下是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解决从革命到执政的过渡时期所急需的大批干部的来源问题。与南下紧密相连的一个历史现象是南下干部群体的出现。南下干部是特指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随军南下的北方解放区干部。
  早在194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就开始提出抽调干部南下的问题。1948年2月,华东局遵照中央指示,从山东解放区抽调约4000名干部,由胶东区党委副书记金明带领出发。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要求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有秩序地接管新解放的广大地区。10月28日,中央决定从各解放区抽调5.3万名干部开辟新区工作,其中华东地区要抽调1.5万人,并要求1949年3月集中待命出发。
  为落实中共中央的指示,1948年12月,华东局在闵家庄召开各战区领导参加的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重点讨论并部署了抽调干部南下的任务。12月25日,华东局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要求“必须既做到调出一万五千干部都很健全,都能称职,都自觉自愿地到新区去工作,又要做到原有各级党政军民各项组织仍能健全地发展工作”。由于当时华中的干部(尤其中级和高级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从山东抽调1.5万名干部。具体分配方案是:华东局直属机关配备1套中央局级、1套区党委级、5套半地委级、15套县委级,另配备城市工作干部1475人,共计3009人;鲁中南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10套地委级、40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680人;胶东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7套地委级、42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650人;渤海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5套地委级、41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456人;济南市配备1套区党委级、2套地委级、5套县委级,共调干部576人;昌潍专区配备半套地委级、5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404人;潍坊市配备3套县委级,共调干部225人。抽调南下的干部分两期筹备:1948年12月底为第一期,抽调3000人;1949年2月底为第二期,抽调1.2万人。
  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的指示后,进行了积极的动员宣传与筹划。各县区委均召开了干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指示和有关文件决议,进行广泛的政治思想动员与教育。
  1948年12月,来自渤海、鲁中南、胶东、华东局机关的首批南下干部开始集结,在华东局党校所在的青州王岗村一带集训,组成华东局党校的四个部参加培训。1949年1月中旬,华东局党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对先期到达的约3000名南下干部进行了短期培训,这对动员干部南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2月到3月中旬,从各地抽调的南下干部,以及华东局财经委员会所属专门学校、华东大学抽调的部分干部和学生,共计1.2万余人,分两批陆续集中到临城(今山东薛城)周围的沙沟镇、微山湖一带的乡村地区进行整训学习。为便于行军,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的指示,成建制南下的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下辖四个支队:鲁中南区的干部和华东大学的学生编为第一支队,华东局直属机关、济南市、潍坊市及昌潍专区的干部编为第二支队,渤海区的干部编为第三支队,胶东区的干部编为第四支队。

接管上海扎根南方 克服困难再立新功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各支队先后分三批南下:第四支队的干部于1949年3月中上旬率先出发,与苏北的南下干部会合集训,在渡江战役后参加了苏南地区的接管建政工作;各支队抽调的随军支前筹粮干部于3月下旬出发,编入参加渡江战役的作战部队,负责筹粮支前工作;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领导机关、各支队领导机关及其所属大队共一万余人,统一从临城南下,分配到各地进行接管建政工作。
  在华东局的领导下,其他数批非成建制抽调的干部,也都纷纷组织南下。例如,1949年2月,华东局从省财政厅、省工商总局等部门抽调近2000名财经干部组成南进总队。5月,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关政法干部、山东解放区各市公安机关的干警和学生组成山东南下公安干部大队。
  潍坊特别市委抽调组成的南下干部大队,由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研吾任政委,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波人任大队长,于2月26日乘车南下。昌潍地委组织的昌潍南下干部总队,由昌潍地委书记赵毓华和地委委员、昌潍保安部队司令刘德胜带领,于3月5日乘车南下。归胶东区建制的潍北县南下干部由县委书记许剑波、县长刘荣光带队,潍南县由县委书记孙振华带队,昌北县由魏永贵带队,昌南县由县长盛德君带队,归渤海区建制的寿光县南下干部由县长李立群、县委副书记张超带队,归滨海区建制的诸城县由县长张蕴珊带队,高密县南下干部由县委书记余克、县委组织部长邵晋藩带队,归鲁中区建制的安丘和淮安县也都抽调了部分干部南下。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接管干部中,有曾任潍坊特别市委书记的曾山等人带领的财经战线队伍,有曾任昌潍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的李士英等人建立的公安战线队伍,还有从山东昌潍、潍坊、渤海、滨北抽调的700名干部,组成3个大队、10个中队,分别接管上海郊区10个区。
  南下干部初到南方,不仅面临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不适等各种困难,由于国民党残余武装、土匪等各种反动势力不断与新生政权进行政治、军事上的较量,南下干部还随时面临着牺牲生命的危险。但广大南下干部充分发扬革命老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根南方,与当地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一起,共同投入到新解放区的建设事业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华东局各战区走出的南下干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火热的青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以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团结奋战、艰苦创业为核心价值的南下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努力拼搏,砥砺奋进。
  本期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中共潍坊地方史》《中共青州地方史》《在华东保育院的日子里》《共和国旗帜上的潍坊南下精神》等。
  本期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