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父母所说的话,即使是很好的建议,孩子也会拒绝接受,会彻底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犯错误”,会偷看孩子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真的能起到积极作用吗?对于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翻看孩子的物品、查看孩子的手机内容、发包含孩子信息的朋友圈无需征求孩子的同意,这致使很多家长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家长窥探孩子隐私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希望孩子走弯路,结交不好的朋友等等,但欲速则不达,正确的做法是在尊重和理解中与孩子平等交流。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是独立个体,他们有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有情感和秘密,更有尊严和人格。不论是孩子向你吐露秘密,还是你不经意间得知秘密,都请一定要保守好,这是“隐私教育”的第一步,爸爸妈妈们不要辜负孩子的信任。只有家长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孩子才会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怎样尊重他人。 同时,生活中父母要多关心、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承诺孩子的事情要做到,不做私家侦探窥探他们的隐私。只有孩子相信你是值得信赖的,才会把秘密分享给你听。 此外,现在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接触的世界过于丰富,这里面经常会掺杂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腐蚀孩子们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孩子们的言行、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抓准时机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思想尚未成熟,是非观念不强,自律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处理很多事情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要时刻谨记孩子们那些不可触碰的底线。例如:孩子的身体缺陷残疾、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习惯、曾经发生的糗事等。作为家长,要多和孩子交心沟通,真正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选择、想法和做法,不要做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和自信的事情。 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