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 郭超)为积极预防暑期学生溺水伤害事故的发生,市教育部门近日发出暑期安全提醒,要求提升中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筑起学生防溺水的教育防线。 预防溺水事件,坚持“六不”原则。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警惕溺水高风险地点,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以下情况容易导致溺水: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遭冷水刺激或游泳时间过长,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