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2版:奎文开发区报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粽叶飘香邻里情 浓情端午暖人心
开发区“共享厕所”来了 快来看看有哪些
2021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粽叶飘香邻里情 浓情端午暖人心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6月11日,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街道)联合潍坊珠联文化公司在1532文化产业园美术馆举办“粽情香意在文园”端午节系列活动。
  □文/图 潍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才
         通讯员 孟敏
包粽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当天,活动现场,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街道)机关干部、部分社区居民及珠联文化公司员工代表一起包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泡好的糯米、红枣、粽叶在大家的手中翻转飞舞,变成一个个三角形、长方形等各式各样的粽子。人多力量大,时间不长,大家就包了满满几大盆,还有几个托盘也盛满了粽子,这些包好的粽子都被送到厨房煮熟。
赛投壶,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接着,参与活动的人员分组进行投壶比赛,你投一个,我投一个,欢笑声不断,大家纷纷表示,投壶比赛这种游戏让人切身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习俗。
  投壶,源自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又司马光《投壶新格》云:“其始必于燕饮之间,谋以乐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由此可知,投壶是由于场地因素或个人因素的限制不能举行射礼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因此投壶与射礼在仪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二者都以司射为仪式的主持者,二者都用《狸首》为节等。作为礼仪的一种,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义,正如清徐士恺《投壶仪节》云:“投壶乃射礼之变也。”
办实事,为特殊人群送温暖
  现场活动结束后,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街道)负责人带上艾草和煮熟的粽子看望辖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为他们送上热乎乎的粽子和节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大家庭的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