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吉福(口述) 刘燕(整理)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电子高科技产品、5G信号、全民医保……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我都享受到了。我今年97岁,还想看着祖国更强大,人们生活更幸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分享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偷着从家里跑出来,走上革命道路 我叫门吉福,原名门心田,出生于1924年,是青州市高柳镇曲家屯村人。13岁时,母亲病逝。父亲曾去欧洲当劳工,回来后买了十亩地,生活能勉强维持。父亲在冬天时也干木匠活,做木棺材贴补家用。 六七岁开始,我读了私塾。“七七事变”后,有一次在给老师清理办公桌时,偶然发现桌上有一本介绍无产阶级、共产党、共产主义的油印小册子,这时才得知老师是共产党员,经常暗自做一些抗日活动。我对这本小册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去偷看,虽然当时对共产主义的认识还很模糊,但隐隐觉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甚至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1年1月,中共四边县(临淄县东部、广饶县南部、寿光县西部、益都县北部)县委要开办除奸训练班,我很想去,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直接同日本鬼子、汉奸做斗争。有一天晚上,我瞒着家人偷偷跑到培训班报到。三个月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四边县公安局政警队任副班长,担任警卫员站岗放哨,看管在押的犯人。 因为是偷着跑出来的,工作三四个月后我请假回到家。父亲看到我后二话没说,拿起旁边的棍子就朝着我抡了过来,并严厉地警告我:“以后不准再出门。”被父亲“软禁”了几天,公安局派人来找我,好歹做通了父亲以及家里长辈的工作,我终于又投身到抗日革命工作。
跟部队三下“江南”,参加多次战役 现在回想起当年投身革命的事情,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抗日战争结束后,我随部队挺进东北,此后曾三下“江南”。这里说的“江”,不是长江,而是松花江。 1947年1月,松花江上的冰还结得很厚,这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最好机会。部队奉命渡江,我和战友们一起踏着早已封冻的松花江,直奔国民党最突出的孤立据点——焦家岭,将盘踞在这里的一个加强营包围。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将守敌全歼。这时,战士们发现储存在仓库里的大批日军留下的军需——皮帽子、皮大衣、乌拉鞋……战士们特别兴奋,特别是软底的乌拉鞋,里面放上捣扁的东北三宝之一乌拉草,走起路来雪不粘鞋底,站在雪地里几个小时都不冻脚。 随后是二下“江南”攻打德惠县。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后,我军与敌人开展了两天两夜的激战,长春敌人还没来得及增援,我们就解放了县城。 第三次下“江南”,是解放鞍山城。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全歼守敌,缴获了敌人大批的武器。 后来,我还参加过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0月,我所在的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我所在的炮团改为军炮团,随后入关。1949年1月初,我由军炮团调政治部保卫科任干事,主要负责驻地的社会调查和北平城里的敌情调查。一次,我们查到了一个出逃的官员,身上带着几十根金条和其他一些贵重物品,我们对其进行了扣押。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我和另一个同事将扣押的出逃官员送到四野政治部保卫科。 离开部队后回到潍坊安享晚年 之后,我又参加了渡江作战、渡海作战……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我随部队调湛江驻防,真正实枪实弹的战争从此结束。1950年7月份,我被调到广州的军政学院学习,在这里深造两年多后,又陆续到南海舰队、榆林基地等单位工作。 1978年,我离开了部队,来到海军潍坊干休所,在这里安家。两个女儿陆续参加了工作,几年后,两个儿子也工作了。我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工资比原来高了很多,手里逐渐有了积蓄,这都是党和组织给予我的关怀。 如今看病、衣食住行都有保障,我到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气功等。每天早上练习太极拳,有时间就读书、看报、练书法……生活非常充实。回想过去,再看今朝,不禁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不仅仅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子高科技产品、5G信号、全民医保……这些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一一实现,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我要好好锻炼身体,继续看着祖国越来越强大,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