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古楼古井古树山村迷煞游人
2021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楼古井古树山村迷煞游人



  从青州城区向西约10公里,就到了邵庄镇北薛村。村子位于半山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百余户人家。村内民风淳朴,环境优雅,古树、古井、古楼都保持着原始风貌,跌宕起伏的石板路、石垒的堰墙、石砌的民房,使小村显得越发沧桑古朴。近年来,村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还建起农家乐,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二层石楼冬暖夏凉,村民不舍得搬走
  行走在北薛村,绿树成荫,古朴安静,让人心旷神怡。村里至今仍保留着200多棵古树,漫步村庄,随处可见长势茂盛的古槐、古榆,仅500年以上的古槐就多达十几棵。张家古榆位于五米多高的堰墙之上,虽然已有约600年的树龄,仍枝繁叶茂,和村里的古井一起,向来往的客人诉说着村子的古老历史。
  在北薛村,想找一家没有石墙的院子很难,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不同年代、不同特点的石墙。其中一处约百米长的石墙,五米多高,全部由千斤重的巨石垒砌。这些石墙不用一点灰浆,全是干插缝,缝隙非常小。“当年北薛村石匠多,几乎没有不会垒墙的,自己开石,自己垒墙,自己建房,建造出的民房各有特色,布置巧妙。”北薛村党支部书记杨远福说。
  在北薛村,还有三栋用青石垒砌的二层小楼,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其中杨家古石楼位于村子的一角,村民们也说不出具体的建筑年代。石楼的建筑十分讲究,墙体垒砌之精准,令人叫绝。远看就像用积木堆砌的一样,棱角分明。古楼至今仍有人居住。楼板是用高粱的秸秆所制,走在上面能感觉到明显的颤动,但不用担心会掉下去,坚韧的秸秆经久不腐,让人不禁感叹“神奇”。“这房子墙体坚固,冬暖夏凉,住起来很舒适,就算给我一套楼房,我也不舍得搬走。”住在这里的村民杨绪华说。
金斗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俱佳
  北薛村位于金斗山的半山腰。金斗山的山顶位于村子西侧。在杨远福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条条崎岖的石头路向山顶走去。“上山的路原来都是土路,非常难走,这些石头路都是后来铺设的。”杨远福说。
  越往山顶走越凉快,站在山顶的一处凉亭里,凉风习习。看着满眼的绿色,杨远福感慨万千:“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山,光秃秃的。”金斗山开发以来,他带领村民在山上栽种了连翘、黄栌等六万棵绿化树,形成了“春看连翘,秋赏黄栌”的美景。
  远远望去尖尖的金斗山,山顶却十分平坦。齐国跑马场、玄帝行宫、观音阁、文昌阁、神女祠、山神庙等组成的古建筑群,是先人们留下来的无价财富,现已成为金斗山的一大景观。
村里建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留客
  以前的北薛村,给人的印象只有“穷”。2015年,时任村主任的杨远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富,先修路。”杨远福决定从修路开始改变。没钱,他到处“化缘”筹款,还把自己经营的大棚卷帘机厂的资金垫上为村里修路。这也感动了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路修好了,杨远福带领村民,依托北薛村原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村里的古槐、古榆保护起来,重修了金斗山上的景点,还在半山腰建设了大型免费停车场。
  为了留住游客,北薛村在山上建起了农家乐,并在村内办起民宿、采摘园,每年定期举办3场文化节吸引人气。村里还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村民种植的小米远销全国各地。昔日落寞的小山村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产业振兴,外出的村民被吸引回来
  中午12时许,正值午餐时间。金斗山半山腰上的一处农家乐内充满游客的欢声笑语。厨房内,46岁的老板娘李秀云忙得热火朝天。
  李秀云和丈夫杨华国以前在尧王山下搞养殖,基本不回村里。看到村里发展变化很大,2018年,夫妻俩便商量着回村发展。由于他们在饭店干过多年,结合养殖经验,他们决定在山上开家农家乐。夫妻俩踏实、能干,短短3年时间,农家乐被他们经营得红红火火。“这比原来搞养殖轻松多了,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李秀云说。
  随着北薛村知名度的提升,村里的农产品也一度畅销。今年58岁的村民张兴军一直靠种地为生,时常养些鸡鸭鹅。“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走时会买些山鸡蛋、鹅蛋,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张兴军家养着8只大鹅,每月光卖鹅蛋一项就能收入七八百元,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