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搞暑期托管 志愿者组织难在哪
2021年07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搞暑期托管 志愿者组织难在哪
人手、场地、资金是制约项目延续的关键因素,各方积极寻求破局之法



  暑期托管,志愿者成为活跃在其中的重要力量。7月21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多个志愿者组织探索以不同方式开展暑期免费托管,人手、场地和资金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为寻求破局,志愿者组织各显神通,有的联合社区,有的利用国家资金启动项目,有的利用“民宿+支教”模式……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树云
现状 多个志愿者组织探索提供暑期免费托管服务
  7月20日下午,在安丘市凌河街道后松园村儿童服务站,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课程。在这间由村委提供的空闲院落里,二十多名孩子齐聚一堂,了解附近的危险水域情况。潍坊市鸢都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刘娟还组织孩子们进行了“水盆闭气”体验。孩子们深吸一口气,把头埋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盆里“闭气”,数十秒后,他们陆续将头探出,完成一次体验。“太难受了!完全不能呼吸。我以后绝不私自下河洗澡。”孩子们纷纷说道。
  这是鸢都义工为该村孩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一个缩影,除防溺水课程外,还有做手工、学书法等课程。“从2019年开始,后松园村就建成了这个壹基金儿童服务站。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平时空闲时间多,就在儿童服务站免费带孩子,专业课程会有其他志愿者前来授课。”刘娟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午休,不过需要回家吃饭。这里电脑、书桌等一应俱全,已经成为附近近百个孩子暑期的好去处。
  在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也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在暑期得到了志愿者的照料,康复指导、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绘画培训、组建乐队……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请来大学生志愿团队设计课程,陪孩子们排练节目,甚至聘请专业音乐老师为他们指导授课。场地由社区提供,他们只能在周末前去。
  除此之外,潍坊市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设立了“向阳而生·逆风而行”项目,为392名长期受资助的学生提供暑期支持,为来年中高考的孩子提供赋能训练,为其他小学生组织暑期夏令营,免费提供食宿,定期上门辅导。
场地 有的插空利用社区场地,有的用物资“交换”
  记者了解到,我市志愿者组织虽然暑期有多个针对学生的公益项目,可是真正实现或打算提供长期托管服务的并不多。初心与设想是美好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场地是社会组织托管难以为继的“硬伤”。
  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仪宁说,2017年,他们的志愿者在长期志愿服务中,了解到残障儿童缺少教育和陪伴,难以融入社会的痛点,决心尽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在樱园社区设立了“善爱课堂”。社区有自己的工作,志愿者只能在周日上午开展志愿服务,而平时这群特殊儿童不能待在普通的托管机构,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很多托管机构要么收取高额费用,要么将其拒之门外,这令不少家长感到焦虑。
  同样的困惑在爱心义工身上也有体现。作为全市最大的志愿组织之一,他们有众多的志愿者,分散在各地,将孩子们集中在办公室不现实,于是催生出“金种子逆境成长计划”项目。这群孩子大部分家庭相对困难,得到他们的长期资助,他们对接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腾讯九九公益日筹集资金,联系本地的拓展训练基地,孩子们自愿参加暑期夏令营,变相解决了暑期托管的场地困局。
  潍坊市鸢都义工服务中心则联合社区,社区提供场地,而他们则提供物资,即便项目结束物资也留下,从而解决场地困局的难题。该志愿者组织通过99公益日募集了6万元资金,壹基金提供价值8万元的电脑、儿童桌椅、图书等,还有专职教师的培训费和相关适合儿童的课程。当一年的项目期结束,社区可留下这些电脑等设备,当地志愿者继续义务提供托管服务,实现一举两得。
人手 专业教师需花钱聘请,偏远山区缺乏志愿者
  人手之困也是志愿者组织开展暑期免费托管项目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为解决志愿者流动性大,人员基本不固定,有些志愿者缺少教导残障儿童专业能力的难题,潍坊惟爱助残公益团队邀请潍坊学院幼教特教的“微爱”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和潍坊医学院的南丁格尔志愿团队,每周都有十几名志愿者来到课堂,通过教授基础文字、算术、生活常识及习惯等,使孩子具备基本生活能力。
  除此之外,潍坊惟爱助残公益团队还曾聘请专业音乐教师,帮助孩子们组建乐队,请来指导教师教他们做手工。他们希望做出一个真正的残疾人之家,不仅仅是暑期托管,而是全年托管,可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在当前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有一定文化素养,本地大学生团队进行暑期托管是理想模式。可对偏远山区来说,当地没有足够的大学生志愿者,一来一回的花费是不少志愿者组织无法承受的。潍坊市鸢都义工服务中心利用“黄谷生机”项目,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北黄谷村建起了民宿,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前去写生,也可以到山区的托管场所教导当地的学生。“这个村约有20名学生,大学生来这里写生兼支教,平时可以住在民宿里。”该志愿者组织相关负责人说,当地的托管机构是他们前期筹建的,后期会在暑假联系学校支教,由于大学生支教学校或社团有费用,这笔费用可用于当地民宿收入,支持了当地发展,一举多得。
资金 有的靠部门支持,有的计划自身“造血”
  资金问题也困扰着这些公益组织。“孩子们需要的设备、物资、材料及社会活动费用等,是我们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99公益日筹的。”潍坊惟爱助残公益团队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孩子人数增多及年龄增大,除了场地外,资金也是一项难题,不过她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向社会众筹一部分,手工活就业项目可以自身造血解决一部分。”
  政府资金支持,是不少公益项目破局的关键。爱心义工的“向阳而生·逆风而行”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由爱心义工与潍坊市民政局、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潍坊救助站)共同打造,政府部门用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公益组织的物料及邀请专业辅导教师等部分人力支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