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李波今年42岁,从事塔吊工作已有23年。今年4月,他来到寒亭区某工地工作。在塔吊上工作要时刻紧绷一根弦,不光为自己的安全着想,还要为下面工人的安全负责。在严寒酷暑,在塔吊上工作更加困难。7月23日,记者来到工地见到了李波,听他讲述塔吊工作的点滴。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记者体验爬塔吊,十五分钟爬上去吓得双腿发软 7月23日早上6时,记者来到寒亭区一处工地,准备采访正在塔吊驾驶室内工作的李波。听闻记者到来,他从20多米高的塔吊上下来,用了不到两分钟。李波说,下塔吊一般快一些,上塔吊比较费劲,需要胳膊和腿配合着一步一步往上爬,大多数人第一次爬都会感觉害怕。 李波给记者准备了一副手套,因为攀爬时会手滑,需要戴手套保证安全。李波在前面做示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记者紧跟其后,按照他提示的要点,双手抓住攀爬梯不断上攀爬。不到两分钟,记者就感觉胳膊发酸,只能停下来歇一会儿。越往上爬越吃力,到十几米的高度往下看时,更是双腿发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卡在了那里。 李波见状立即告诫记者,爬塔吊时一定不要往下看,要一直往上看,这样才不会害怕。记者记住要领继续往上爬,15分钟后,终于爬进了塔吊驾驶室,此时记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因为需要用力抓紧铁架,即便戴着手套,记者的双手手掌都已经通红。李波将他的双手摊开,那双手则是布满老茧。 可别以为爬上塔吊就万事大吉,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塔吊更考验人。下的时候记者不得不低头找脚踩和手扶的地方,从高处望下去,只觉得头皮发麻。踌躇了一段时间,在李波的指导和鼓励下,记者用了十分钟终于下到了地面。
塔吊驾驶室温度比地面高,炙烤闷热最为难受 记者爬上塔吊要15分钟,李波只需要两三分钟,他说爬上去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面工作才是最熬人的。现在天气比较热,他一般早上5时30分开始上塔吊,工作到上午10时30分就收工;下午2时30分再上塔吊,工作到6时30分收工。只要不是很忙,夏季一天一般工作9个小时;其他季节,一般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 记者从塔吊驾驶室内往下看时有些眩晕,更可怕的还在后面。李波开始工作后,因为要将地面上的钢筋、水泥等吊起来,在重力的作用下,塔吊驾驶室不停地晃来晃去。“塔吊驾驶室一直会摇晃,给人很不稳当的感觉,小胆的人可干不下去。”李波说。 因为当天风很小,加上被烈日炙烤,塔吊驾驶室内的温度要高出地面两三摄氏度,工作了五分钟,李波已是满头大汗。“天气热加上没风,在这里有一种喘不动气的感觉,我们都会尽量沉住气,心静自然凉嘛。”李波说。 除了酷暑,寒冷的冬季也很难熬。冬季塔吊上的温度比地面低好几度,加上风大,在上面人会冻得瑟瑟发抖。为了暖和一点,他买了一个电暖风放在上面。“现在工地上有的塔吊驾驶室内安装了空调扇,但因为驾驶室是玻璃的且透风,效果一般。”李波说。 工作时紧绷着一根弦,保证下面工人的安全 李波说,矮的塔吊距离地面二三十米,高的时候要七八十米,甚至超过100米。大家都觉得他的工作很危险,其实面临危险的不只他一人,他还要时刻保证下面工人的安全。 李波说,在他吊起钢筋、水泥等运送到工人处时,需要他与信号工和工人密切配合,如果没有配合好,钢筋等都可能伤到工人。所以他工作时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刻不能分心,因为他的操作不只关乎他一人的安全。 李波记得几年前在老家工作时,旁边有台塔吊突然倒了,几名工人抢救无效死亡,这件事让他一直心存恐惧。有一次,他正在工作中,塔吊大臂突然断了,他吓得顿时大脑一片空白,等他从塔吊上下来,瞬间瘫软在地。 李波称,当风力达到六级时,就不允许上塔吊作业了,风力四五级时,工作难度也会增加,危险性也会增加。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知道,安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所以每次上塔吊之前,他都会对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在工作时只要稍微感觉有点不对劲,都会先停下工作检查塔吊。“家人一直牵挂着我,每次打电话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了让他们安心,我也要时刻注意。”
工作时间长且枯燥无味,有些人受不了 因为攀爬比较费体力,只有吃饭时间李波才会从塔吊上面下来,这一待一般就是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他们会在上面放一个解小便的小桶,其他问题则会在回到地面时解决,不能来回浪费时间。 “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工作时不允许接打电话,所以我都不带手机上去,就一个人在上面工作。”李波说,这份工作十分枯燥,要一个人独自在上面待那么长时间,很多人干个几年就不干了,觉得太寂寞了,“之前我一个徒弟就因为觉得孤单不干了,他觉得自己像哑巴一样待在上面,受不了了”。 李波干这份工作已经23年,自然有一些经验,那就是不要去想时间,不要总是想是不是要下班了,多琢磨一下工作,想想怎么可以更精准,那样枯燥的工作还能稍微有点意思。“我们的工作确实是很枯燥,而且天天重复一件事,时间长了也没什么挑战性。”李波说,不过,他觉得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可以不断精进的,比如推送的角度更加精准、稳当。 李波说,他不害怕热、不害怕冷,更不害怕累,最怕的是下面的工人催,有时因为赶工太忙,吊材料时又要安全第一不能只图快,那样工人会不停地催促,他也会着急,“希望下面的工人对我多一些理解和耐心,我一定是在保证大家安全的前提下好好完成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