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积极行动 加强疫情防控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山东高考集中录取阶段结束 |
1791所高校录取688509人 |
|
|
山东省教育厅日前通报了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基本情况。据介绍,我省2021年集中录取工作自7月4日开始,至8月6日结束,共有1791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共录取考生688509人,其中本科录取294373人、专科录取394136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近69万考生被录取,超四成上本科 2021年,我省报名参加高考考生共79.5万人,其中春季高考报名16.5万人,夏季高考报名63万人。 2021年在我省招生的普通高校共1791所,比去年增加了34所,共录取考生688509人,其中,本科录取294373人(包括春季高考17000人,夏季高考271406人,提前保送、单招等5967人);专科录取394136人(包括春季高考28442人,夏季高考222028人,各类单招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143666人)。 集中录取阶段,夏季高考本科录取271406人,其中,普通类225954人,艺术类40921人,体育类4531人;专科录取222028人,其中,普通类206896人,艺术类13867人,体育类1265人。 从同期数据看,我省近三年高考报名总数持续增加,2020年高考我省共报名78.2万余人,其中夏季高考62.8万余人,春季高考15.4万余人。2019年高考前我省共报名75.6万余人,其中夏季高考63.3万余人,春季高考12.3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今年夏季高考结束时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参加夏季高考编场考生有555102人,比去年增加24721人。按照夏季高考编场人数555102大致测算,本专科综合录取率约为88.89%;夏季高考本科综合录取率约48.89%,相当于每百人中约49人上本科。 多举措保证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在录取过程中,我省切实加强对高校录取结果的录检核查,逐一检查高校退档是否符合国家和我省政策规定及院校招生章程,确保不录取一个应退档考生、不退档一个应录取考生。特别是对《志愿填报指南》和高校招生章程进行全覆盖仔细阅读,将对专业招生的成绩、语种、性别、专项计划等特殊刚性要求进行投档限定,实行精准投档,尽最大可能减少退档情况,维护考生权益。以普通类常规批为例,第1次志愿共投出考生210596人,计划完成率达99.99%。 此外,我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使用国产加密算法对考生志愿信息加密,志愿填报系统数据库实行三段密码管理,分别由三方人员管控。加强录取场所设备、数据管理,手机及具有拍照上网功能的电子产品一律不准带入投档室和录检大厅,使用专用U盘设备传输录取数据信息。在投档模板设置、数据核查和投档等关键环节实行“双系统”“双部门”隔离操作、相互印证,计划、投档、录检密切配合,互相补位,确保无差错投档、无差错录取。 针对新高考政策变化大的特点,多举措为考生提供服务。在省招考院官方网站开设《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专栏》,发布《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百问百答》《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百问百答》,高考政策解读视频,志愿填报流程指导动漫视频等宣传材料;公布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2021年春夏季高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综合分、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一分一段表、录取去向查询等重要信息84条。 积极争取招生计划。制定录检员与招生高校联络使用的《录取联络工作规范化用语》,坚持热情服务与严格审核有机结合,热忱为高校提供服务,积极推介我省生源,努力争取省外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竭力为山东考生增加录取机会。 未被录取考生仍有注册入学机会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被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均可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网址:http://cx.sdzk.cn)查询到录取去向。每批次录取工作结束后,通过短信推送和官方网站、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山东教育发布”“爱山东”APP、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百度小程序查询等多个渠道提供录取结果。 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应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查询到的录取去向进行核对,以防上当受骗。如考生已在官网查询到录取去向而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请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我省今年将继续开展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工作。集中录取阶段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后续注册入学。请考生及时登录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关注相关事宜。 此外,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已建立起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勤工助学、校内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帮扶,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我省随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一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这张表不用盖章,但需要个人承诺并签字,希望广大录取新生诚实守信、如实填写。具体资助政策请登录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查询。
◆相关新闻 高校招生录取 谨防各类诈骗 高考录取结束后,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考生和家长一定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抵住诱惑,避免上当。以下是常见的诈骗形式。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为获取被害人信任,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标识,还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配备了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官方发布的官方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野鸡大学”假冒正规院校招生。“野鸡大学”也称“虚假大学”“学店”,其以谋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相似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乱发文凭。这些学校都是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收到没有报考的学校录取通知书时要提高警惕,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查询,不能相信这些“野鸡大学”的一面之词。 分数不够,花钱“补录”。“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补贴。诈骗分子自称为教育局或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声称再不领就要过期,考生如果想领取该助学金、奖学金需要提前将学费等汇入学校账户,然后诈骗分子指引考生进行转账汇款,从而完成诈骗。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本报综合
|
|
|
|
|